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月刊:中国国民党深层危机与未来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4-05-04 00:05:01  


 
  我始终认为,台湾目前的政治格局会走到此一局面,最核心的因素其实必须从美国在台湾的角色索解。这意思包括了两个层面,一个是客观的地缘政治所造成的整体台湾的处境,其中包括了从冷战时期开始,台湾的安全被迫依附在美国身上,乃至延伸到目前台湾的处境。当然,这也包括美国霸权力量基于控制地缘优势的力量投射,从未给予台湾自主的空间。这个层面论者已经很多了,不需要再多所辞费。这里我想谈的其实是另一个层面,也就是台湾从二战结束后这几十年间,在文化、心理、社会层面上从未真正“去殖民”的问题,而且不只没有去殖民,更在台湾走上了“本土化”过程之后,因为特殊的政治处境,反而展开了另一场“再殖民”的过程,因而出现了如今的怪现状。

  二战之后,西方的殖民体系纷纷崩溃,许多殖民地独立,也在世界各地展开了去殖民的浪潮。而台湾作为一个曾经的殖民地,它的历史轨迹是比较特别的,它不像许多殖民地的获得独立,而是被交还给了原生母国,最特别的是这个原生母国还和殖民国打了一场生死之战,并在交还原生母国之后没多久,就又和原生母国的绝大部分土地隔绝了几十年,并且在这段隔绝期间,基于冷战对抗的安全理由,实际上成为了美国的附庸,某种程度上接受了来自美国的软性殖民。台湾的这种历史处境的确是独一无二的。就以历史处境比较类似的韩国来说,当它从脱离日本独立,到后来因为韩战而被动纳入美国保护,成为另一个被美国软性殖民的国家,无论如何,它毕竟曾因为去日本殖民的过程,而展开过一段轰轰烈烈的去殖民运动。在韩国,反日是发自骨子里的,可是同样作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却从未发生同样的去殖民运动,这当然是很特别的。

  台湾不只不曾发生针对日本殖民的去殖民化运动,相反的,却在某种程度上把原生母国当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外来殖民者,在某些人眼中,光复台湾的国民政府却变成了“外来政权”,这恐怕是最诡异的地方。也因为这种诡异的转移,让台湾曾经接受日本殖民的人,居然产生了对日本的依恋感。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的一种移情,使得台湾可以很平顺地接受了美国这个新殖民者,并在对比于原生母国时,产生了一种错觉,从而将所谓的独立的愿望与再殖民形成了诡异的连结,“本土化”变成了“去中国化”,“去中国化”又与接受美国的“再殖民化”划上了等号。一些人将“本土化”与“独立”界定为脱离原生母国的努力,同时为了能够更快地达成此一愿望,转而高度认同新的殖民国,遂成为了目前台湾这种怪异的再殖民现象。在我看来,我们似乎也只能从这样的脉络来观察,才能合理解释,为什么在台湾的本土化浪潮中,产生的并不是去殖民运动,反而是“去中国化”运动,并自愿让台湾追求独立自主的想望,转换成对美国更强烈的依附感。

  近二十多年来,任何熟悉台湾政治变迁过程的人都会知道,台湾正在进行的乃是一场与中国相分离的运动。可以说,台湾所谓的主流民意,就是围绕着这个分离运动堆砌起来的。可是按照我的理解,由于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之后,事实上从未进入任何去殖民的过程,相反的,光复后来到台湾的国民政府与国民党,在某些人的认知里,最先的角色反而是变成了,或被塑造成了殖民者,这种由原生母国却突然反转成殖民者的扭曲,构成了台湾社会心理的第一次变形。随后在台湾民主化过程中,本土化这个概念与再殖民化的等同,遂使得去国民党这个“奇怪的殖民者”转型而为“去中国化”运动,而殖民者又变成了从未统治过台湾的中共,于是反国民党变成了“反中”,这也就是说“反中”变成了台湾去殖民的替代物,而分离运动却变成了实质上的再殖民运动。于是,存在于台湾独派中,始终若隐若现的想要把台湾变成美国的第五十一州,这种想法便可以理解了。不管想要变成美国人的独派有多少,但美国对台湾的宗主地位,恐怕是民进党乃至绿营群众很普遍的默会之知,大概是无可否认的事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