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中美战略相持与共处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23-08-11 00:03:03  


 
  以此考察中美关系可以发现,大致从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开始,中美的战略攻守之势就发生了微妙变化。这可视为中美战略相持的前奏。其首先体现在实力对比的变化上。根据世界银行公开资料,按现价美元计算,2009年奥巴马上台时,中国GDP接近美国1/3;到2017年奥巴马卸任时,中国GDP已达到美国60%。其中,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关系逐渐从“超”“强”关系变成“老大”“老二”关系。其次体现在地缘政治的变化上。中美在亚太由过去长期的“美攻我守”变为“有攻有守”。一方面,奥巴马政府将战略重心东移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强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和南海航行自由行动,在亚太发起咄咄逼人的遏华攻势;另一方面,正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袁鹏院长所指出的,中国通过宣导“一带一路”建设和推进南海岛礁工程,历史性地拓展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发展空间、利益空间和战略空间;中国同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战略博弈渐由战略被动转为战略相持。①再次体现在地缘经济的变化上。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交易伙伴,2011年超越美国成为中东第一大交易伙伴,2012年又超越美国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还是自身几乎所有邻国最大的交易伙伴。最后体现在全球影响的变化上。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历史性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基于上述变化,美国学界和战略界在2015年开始出现中美关系到达“临界点”的争论。②这是对中美关系可能出现质变的一种超前感知。

  到了特朗普政府时期,中美博弈正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这从中美之间的几组对比中可以看得出来:一是中国的升势与美国的颓势。中美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用美国一些观察家的话说,“美国愈发清晰地听到中国追赶的脚步声”。实力之变是中美战略相持的前提和基础。二是中国的自信与美国的不自信。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三个前所未有”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准坐标。中共十九大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写入党章,“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反观美国,一贯高傲自大、强势推广民主的美国,在特朗普政府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首次承认,“太多美国人已经丧失了对政府的信任、对未来的信仰和对价值观的信心”,并将捍卫美国生活方式作为战略目标之一。三是中国的顺势而为与美国的逆势而动。中国高举全球化大旗,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特朗普政府则逆全球化大势而动,大搞“美国优先”和贸易保护主义,动辄“毁约”“退群”,成为当今世界的逆潮流者和秩序破坏者。四是中国的战略主动与美国的战略被动。中共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在中共十九大之后出台的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号称“新时代的新国家安全战略”,③瞄准中国“新时代”,应对性色彩特别明显。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位为“修正主义国家”和首要“战略竞争者”,对华发起“贸易战”“科技战”“政治战”“外交战”,在经贸、科技等涉及中国发展利益和台湾、香港、新疆、西藏、南海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对华极限施压,企图将中国压服打垮。其看似来势汹汹,但难掩美国战略上的颓势。面对特朗普政府咄咄逼人的极限施压,中方敢于碰硬、敢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发扬历史主动,在对美博弈中打出新天地、新局面。这也表明,中美战略相持不仅仅是中美两国实力变化的客观结果,也是中方增强历史主动性的一种体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