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台湾2024选择的评估

http://www.CRNTT.com   2023-08-12 00:00:30  


 
  进而引申考察蓝绿各自选项的特殊性:为何民进党方面一意“违宪”,又为何明知大陆方面拒绝对所谓“中华民国”符号及其宪法作法理承认而国民党坚持引申入两岸关系论述,这两点构成了审视蓝绿选项之特殊性的问题意识,后文引入名分秩序结构与内战关系结构之两岸关系独有结构,以名实策略为解释中介而加以诠释。

  张启雄教授在两岸关系理论之建构上引入了名分秩序论的研究途径,认为对峙于台海两岸的台湾与大陆,存在有共同文化价值或国家(天下)理论,用以规范两岸关系与权力运作,而两岸双方的公权力运作,即遵从名分秩序论的价值逻辑之下。所谓因名定分、依分求序以及循序运作的国家整合机制,则构成名分秩序论的核心。

  如两岸的政治纠葛之历史缘由,在名分秩序论的视域下,即当两岸发生激烈的五伦关系之争、名分秩序之争、正统之争,甚至奉正朔之争或另起炉灶之争时,最后势必走向屈服对方、假藉争天下的手段,完成国家大一统的终极目标,此即出现大陆的统一问题;而因为五伦关系之争与名分秩序之争的失利,某一方即因国家认同改变、意识形态差异而企图改变游戏规则,或图谋另起炉灶时,此即出现台湾的“独立”问题;而此逻辑亦见之台北参与IOC、ADB、WTO、APEC、WHO等国际组织的实务上,与北京发生的名分之争关系,此即台北方面的“国际空间问题”。

  总之应让东方之事,回归东方之理,用以诠释东方之国际秩序,避免西洋价值中心主义;无论承认与否,两岸共享了名分秩序论的价值纽带,而其名实关系的对待与讲求逻辑,业已浸入两岸公权力运作的价值机理之中。名分秩序论在生存竞争之下,共享这一文化纽带中之国家的生存之道,在于名实合一:其中,名实论讲求名实合一;退而求其次,则强调舍名求实;其他,皆为末流。而名实策略即着眼于名实合一,要么因名责实,要么以实定名实现名与实最终的一致。

  倘若进一步考究因名责实与以实定名两种名实策略,虽然二者均着眼于名实合一,但各自对于名与实的目的与手段之界定不同:因名责实以名为手段求得实的责成,实是目的;而以实定名是以实为凭藉求得名赋予,后者构成目的。可以说,以实定名是具备一定基础之上的精益,是力求鼎盛的持盈之道;而因名责实则是不具备一定实力基础的勠力,是谋求安全的存亡之道。显而易见的是,因名责实的存亡之道适用于小权力实体,而以实定名则是大国的锦上添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