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台湾2024选择的评估

http://www.CRNTT.com   2023-08-12 00:00:30  


 
  由此审视民进党政府的“互不隶属”说,作为一种政治论述之名;即依据小权力实体因名责实的存亡之道逻辑,以求凭“互不隶属”之名责成“互不隶属”之实,告慰持这一理念的台湾选民以谋求选票利益;而台湾“法理独立”则构成这一理念之台湾选民的名实合一目标,民进党政府的名实逻辑即在于此。为此而“中华民国总统”则背弃了“中华民国宪法”的“一国两区”论述。所谓因名责实的名实策略着眼于名实合一,且以名为手段力求得实的责成,乍看是符合名分秩序论逻辑的,但如果深究台湾所处的独特环境,则见之其谬用。因名责实与以实定名两种名实策略,其成功贯彻在于或名可以导出实,或实可以导出名,二者是同质化、可通约的,即不存在其他转换中介。

  但两岸目前处于法理与事实上的内战关系结构,所谓内战关系结构,如大陆林冈教授指出,即两岸互不否认(或互相承认)对方对其所实际管辖领域的统治权,但互不承认(或互相否认)对方对国家主权(不管是全部还是部分领域)的(代表)主张,也就是双方处于部分的“交战”状态;两岸之间的内战尚未正式结束,在政治敌对结构下许多事情是没有道理可讲,而两岸之间很多学理上无法逻辑自洽的问题,可以引入用“内战关系结构”去解释。则此结构对于台湾的名实策略影响,即存在大陆一造作为转换中介,而且主要是否定性的转换中介,这对于台湾的名实策略实际上是影响甚大的:作为名的A论述,经大陆的否定,往往达成的实之非A事实;源于内战关系结构造成的大陆之否定转换中介。这构成台湾之名实策略的有趣图景。如国民党之论述“一国两区”:依据“宪法”,两岸有所隶属,隶属于“中华民国”;大陆即作否定性回应,依据宪法,两岸有所隶属,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最终的实即为“尚未统一之互不隶属”。由此,国民党的论述即如刘国深教授之球体理论所言,由于保留了“中华民国”符号对于两岸法理归属的主张诉求,即两个“政权球面”均诉求立基于同一球体,则虽然各自功能大小悬殊和相互区隔,且不具相互承认的“宪法”保持其稳定性,但由于两岸双方都有意确保“国家球体”的球体本身的完整性不受损害,使得“中国国家球体”这种暂时性的“双色地表”区隔共存状态得以存续,台湾之“政权球面”反得生机。而民进党政府则谬用了名实策略:其“两岸互不隶属”之名,或经武力统一之否定转换,数年之后终呈现实之两岸有所隶属,且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类比于当台湾地区的“政权球面”不再诉求与大陆立基于同一球体时,大陆之“政权球面”即会单方面填充此一缺阈,则台湾的“政权球面”反而会无立基之本。欲求主体性而终将丧失主体性,转求共生性反而主体性得保全,即是对蓝绿各自之特殊性选项的诠释。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2024年台湾大选这一关乎重大选择之政治周期节点,从选择背景、选择主题以及蓝绿各自选项的特殊性加以分析,于选择的背景上引入地缘战略断层线与政治生命周期线两个理论,阐释为什么要慎重而选,于选择的主题上引入“问题-主体-方法-效用”的四段论,叙述所慎重选择的是什么,最后依托名分秩序结构与内战关系结构,审视蓝绿双方所提供选项之特殊性所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