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专论:正视两岸沟通协商之程序与实质障碍
http://www.CRNTT.com   2013-10-24 01:07:18


两岸和平论坛的成功与否,不在于蓝绿红三方各抒己见,而是在于激荡出思想的火花以及多元视角的创新理解。
  中评社台北10月24日电(评论员 刘性仁)日前两岸和平论坛在上海举行,以“两岸和平,共同发展”为主题,围绕四大议题展开,包括两岸政治关系、两岸涉外事务、两岸安全互信以及两岸和平架构。具有代表性之两岸蓝绿红之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展开研讨;而主办单位与协办单位亦致词表达其看法;其中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提出两岸不协商关系冻更僵、一个中国框架是不可松动的底线以及两岸只经不政无法持续等原则性宣示。然而从这些要员及学者专家的发言中,得到一个最大的感想便是两岸间确实存在着不小的程序与实质内容上的差异及障碍,若想要全面解决,恐怕难度与挑战不可谓之不小;而蓝绿红三方学者各表见解,充分显现出不同的思维与认知,难以在短时期化解差异及观念调和。

  所谓的两岸沟通协商之程序障碍,指的是两岸政策分别在各自决策的机制来源不同,透明度与公开程度亦不相同;所受的监督情况也是不同的。以大陆当局来说或许不存在这种问题,但是在台湾,往往会因为程序性的质疑而影响实质进展,进而出现程序影响实质情况。就以洽签的ECFA及尚在争议中服贸协议为例,民进党不断以程序不够公开透明、并未和民众说清楚讲明白、“立院”监督机制并未完备为由,进行实质内容的杯葛。

  蔡英文日前针对马英九在双十谈话中认为两岸非国际关系,她无法认同,直指两岸关系不是“总统”说的算,就是典型的例子。平心而论两岸关系当然不是马英九说的算,而是“宪法”说的算。民进党一直以来习惯用程序不正义来反对两岸政策,从程序性的角度来质疑两岸协商不公开不透明,是先斩后奏,既没有“立院”的监督,也没有与台湾民众充分沟通,民进党这种以程序性来杯葛及反对两岸协商,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种情况使“立院”自然成为杯葛的舞台,使两岸协商进展难以顺利推动,更遑论两岸当局针对实质内容进行协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