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识港网:转型机不可失 加速由治及兴
http://www.CRNTT.com   2023-07-01 17:43:06


回归正式迈入26周年,港府同社会各界举办多项庆祝活动,市民亦享受多项出行及消费福利,市面旗海连天、街上喜庆欢腾、人人皆享其乐。
  中评社香港7月1日电/《识港网》1日发表七一系列社评之二“转型机不可失 加速由治及兴”,作者王小般,以下是该社评内容。

  回归正式迈入26周年,港府同社会各界举办多项庆祝活动,市民亦享受多项出行及消费福利,市面旗海连天、街上喜庆欢腾、人人皆享其乐。趟过黑暴狂潮、扛住疫情隔绝的香港人,已经抖落身上的仆仆风尘,重整行装走向“由治及兴”的新天地。

  不必讳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香港经济发展遭遇了一些令人不快的阴雨天,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创新发展都遇到了新的麻烦。从另一种角度来看,阴雨天固然令人不快,可在另一些人眼中,雨天却是推销雨伞的好日子!香港经济转型这一无数遍被提起的话题,自然也在变局中迎来新的机会之窗。

  回望过去,香港历次经济转型之路都是在极度动荡的国际局势中升级整合的。其起家于传统自由贸易、成长于独一窗口贸易、落就于金融买办服务。

  19世纪殖民统治初期,市场经济运行所需要的健全的市场体系和法律制度已经逐步在香港建立起来。进出口贸易成为香港特区经济的支柱产业,香港亦成为亚洲重要的转口港以及远东的船舶工业基地。

  二战被日本侵占期间,香港经济长时间处于瘫痪状态。1949年后,面对大量内地资金的涌入和内地被西方围困这一局面,香港利用其区位的便利性、体制和制度优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使得香港优势进一步强化,成为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交流的唯一窗口。

  内地改革开放后,饱受高成本之苦的香港制造业开始大规模向以珠三角为主的内地转移,再加上巨量的产品进出口都经由香港转口,引发了天量的资金结算业务,香港迅速实现了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的经济转型。到 80年代末期,服务业在香港GDP中的比重已超过80%,香港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逐步确立。

  触阅百年沧桑,世界发生热战到冷战、去全球化与全球化,国家经历了艰辛探索到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而香港亦经历了工业化、去工业化,最终形成以金融、房地产、贸易及旅游业等服务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上述经济结构虽然有利于稳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商贸中心等要津地位,但是长期产业固化带来的矛盾也显而易见,特别是经过黑暴和新冠疫情后尤为显眼。香港经济过于依赖服务业和转口贸易,缺乏创新和多元化发展,当前面临西方科技限制、美中经贸冲突、去全球化逆风等多重挑战。亟需推动第三次经济转型,发展基于科技与研发的知识性经济。

  有人说,香港地处贸易要津,信奉自由经济,享尽制度红利,经济转型将在市场的魔法下浑然天成。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因“低税制、小政府”,被西方经济学家奉为自由市场经济的典范。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政府的不干预、“自由放任”政策对于保护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非常有利。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这种市场会对垄断行业的稳定“快钱”甘之如饴,直到这种“快钱”慢慢杀死市场未来。尤其小市场,会特别排斥“高投入高风险”的高科技行业,因为一旦行差踏错半点,小市场就会被彻底掀翻。

  今日香港,已经被接二连三推出产业政策的新加坡反超,而香港的贫富差距已经明显大过新加坡。曾经口口声声信奉完全自由市场的美国,不仅发动了贸易战,还相继推出“万亿基建法案”“芯片法案”等重磅保守产业政策,扶持国内产业。

  令人高兴的是,本届政府已经展现出“有为政府”的姿态,在施政报告中推出“产学研1+计划”等多项重磅产业政策。笔者认为,由于成本高企,香港“再工业化”已无很大空间,但可以做好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电影文娱、生物科技和医疗等相对独立性较高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或配套,在做好扶持科技初创企业、风险投资、知识性服务方面也大有可为。当前科技产业已经进入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时代,民间求新求变的意识非常强烈,港府应该抓住契机,着眼未来发展趋势同未来需求,选好切入点,借助多方力量培育新型产业,针对内地新型产业发展,更好的做好相关资金配套、科研配套、管理配套服务,同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打造新型产业链。

  西来白浪拍维港,万舶安危总未知!

  静淬金帆行四海,紫荆漫天送长风!香港这个背靠祖国、通联国际的宝地,相信在“有为政府”和“自强港人”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经济转型一定能抓住机遇,踏上新台阶!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