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张亚中:期待两岸核心问题拨云见日
http://www.CRNTT.com   2012-07-13 00:44:45


 
  本文也提出,一个能够符合两岸主权、治权与权力现状的和平协议才能为双方接受,因此两岸必须在主权、治权与权力方面的现状有充分的瞭解与共识。另外,即使有了和平协议,如果没有两岸共同的呵护与努力,和平协议也会是脆弱的,但是我们不应以协议必然脆弱做为不必签署的理由。最后,本文认为,和平不应等待而应追求,愈早签署对于两岸人民愈是有利。 

  第九篇的文章〈德国统一经验的反思〉(《中国评论》,2010年10月号,总第154期)是笔者为回顾德国统一二十周年所撰。台湾内部在讨论两岸关系时经常举德国问题为例,并认为两德定位是“同意歧见”(agree to disagree)或“一族两国”(one nation, two states)。特别是2010-2011年间,两岸统合学会在与《联合报》就“一中同表”或“一中各表”,哪一个才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合理基石时,《联合报》曾举德国“屋顶理论”为“一中各表”或“第三概念”,以为其主张“一中各表”的主要理论依据。 

  我曾在德国留学与工作,亲眼目睹德国的统一,感触良多。我曾撰写《德国问题:国际法与“宪法”的争议》,这也是华人社会迄今唯一一本国际法与“宪法”层面来讨论那个原本属于政治层面的德国问题。我所认知德国问题中的“屋顶理论”、《基础条约》与《联合报》认识的有本质上的不同。 
德国问题涉及两德的定位、走向、协议等等与两岸均同样面临的问题。如何正确地认识德国问题,瞭解西德与东德在处理德国内部关系或两德关系时基本立场的异同,有助于两岸关系的思考。 

  从文章中可以看到东德从主张“一个德国”转移到“两个德国”,再变质到“两族两国”的过程,也可以看到西德如何坚持“一个德国”,但容许“一德各表”、“一德两国”的立场与危机。从东西德《基础条约》的功过,可以做为未来两岸签署和平协议时的借镜。综观德国问题的经验,可以得出“一中同表”才是正道。 

  笫十篇文章〈和平发展期的两岸政治定位与路径〉(《中国评论》,2011年9月号,总第165期)是一篇纯然理论性的文章。目前在讨论两岸定位时均不出“一X两Y”的模型,包括“一国两制”、“一国两区”、“一国两府”等等。除了“一国两制”很明确的是统一后的两岸定位模型,其他有关“一X两Y”的主张并没有明确与清楚地说明它是否为统一前或统一后的模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