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张亚中:期待两岸核心问题拨云见日
http://www.CRNTT.com   2012-07-13 00:44:45


 
  21世纪的今天,两岸无须用传统武力的方式争天下,而应以谁的制度好,谁能够为所有中华民族带来更大的福祉来争“正统”。两岸应该各自向对方展现自己制度的优良,证明谁更能够照顾人民,两岸也应该透过共同治理机制来共同为人民谋利。我们要鼓励两岸人民与政府来争谁是最符合“天命”、“德命”的最好政府,更要期许两岸一起携手承接“天命”,两者均是“正统”的一部分。 

  “一中三宪、两岸统合”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思路上,结合西方目前习惯的用语而形成的论述。 

  在本书写作期间,我的工作并不仅是静坐研究室写文章而已,而是透过各种研讨会、演讲会不停地传达理念。我与两岸统合学会的朋友,利用各种机会,也没有放弃向马英九以及政府高层锲而不舍地传递我们的忧虑,并提出建言。 

  5月20日,是马英九第二任的就职日。我们看到马英九的就职演说中有了修正以往“独台”论述的迹象,因此,我们也必须给予肯定,但是对他仍有更多的期许。我们先来谈对他的肯定。 

  第一,以“宪法”为基础来处理两岸关系。马在演讲中称:“中华民国宪法”是政府处理两岸关系的最高指导原则”。这是完全正确的。依照《“中华民国宪法”》,台独是一个违背“宪法”的选项。“宪法”就是“宪法”,不应该有“宪法各表”的解释空间。依照《“中华民国宪法”》处理两岸关系,就是反对台独,这一点是马英九清楚地表明了他与民进党不同的地方。 

  第二,不再虚化或异化“一中”。“九二共识”的异化是本文提到的重要问题。继吴伯雄在2012年3月份与胡锦涛先生会晤时提出“一国两区”概念后,在就职演说中,马再次以“一国两区”做为两岸关系的定位。 

  马在演讲中称:“所说的‘一中’,当然就是“中华民国”。依据“宪法”,“中华民国”领土主权涵盖台湾与大陆,目前政府的统治权仅及于台、澎、金、马。换言之,二十年来两岸的“宪法”定位就是‘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历经三位“总统”,从未改变”。 

  固然诚如马英九所说,“一中两区”的“宪法”定位,在法律上从未改变,但是在政治人物的话语中,十余年来,“一中”已被多次的异化。从1994年开始,李登辉就首先将“一中”异化为“历史、地理、文化、血缘上”的概念而已。1999年又提出“特殊国与国关系”的“两国论”,完全偏离了“宪法”,澈底异化“一中”。2002年陈水扁接着提出“一边一国”论,更是违反“宪法”的主张。2008年马英九执政以后,虽然开启了两岸大交流的时代,但是其行政团队,仍然以“主权独立”、“台湾前途2300万人决定”等趋近于“独台”的论述对外陈述两岸关系或国家定位,使得“一中”的意涵持续被异化。 

  此次马英九明确指出“一中”即是“中华民国”,而且没有再出现以往谈话中强调“主权独立”或含有主权意涵的“2300万人决定前途(未来)”等会造成独立等亦可能是选项的文字,并再次明确区隔“主权”与“治权”的差异,重申1992年时国统会对“一个中国的涵义”中“主权涵盖大陆与台湾”的论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