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共筑两岸中国梦应从导正台湾论述着手
http://www.CRNTT.com   2015-11-23 09:48:01


 
  党外人士的本土化诉求直到李登辉继任,召开国是会议,开放海外黑名单,并且废除刑法100条的叛乱罪让台独言论脱罪化后;绿营的台湾论述才开始转向台独化。90年代起,海外台独联盟迁台创立建国党,与由党外人士组织的民进党,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台湾论述正统的论辩;但最终较激进的建国党被民进党取代,建国党所谓的革命建国路线,也无疾而终。

  四、陈水扁执政时期的台湾论述

  民进党组党之后,台论论述的演变进入第二阶段。民进党初期借用德国绿党概念,从关怀环保下手,进而结合工运、农运、学运、妇运等社会运动,和向来以派系化经营基层、以及以“救国团化”来办理校园党务的国民党形成强烈对比。也因为国民党未能及时转型,民进党充分吸纳当时进步青年及解严后蓬勃发展的社会力,迅速成长。虽然本土化与台独运动诉求自始即声息相通,但由于当时民进党力量尚不足以挑战国民党的执政优势,加上民众对台独恐惧感颇深,因而民进党初期的台湾论述,还是在诉求本土化,并且主要集中在打击国民党的党国体制与大中国意识。1986年11月民进党第一届全代会通过党纲,标举“台湾前途应由台湾全体住民自决”;1987年11月第二届全代会通过“台湾人民有主张台湾独立的自由”决议;1988年4月临时全代会提出“四个如果”决议文;此时由于戒严体制尚未解除,民进党的台湾论述与台独论述尚未公开画上等号,是在“先民主”的阶段。

  由于90年代初,李登辉击败党内非主流的掣肘,独揽党国大权,国民党政府中多数台湾人位至要津,本省人已经是当家作主;此时,民进党的台湾论述对开拓选票的能量反而流失,得票始终在三成五上下。于是党内开始要求论述应转向更激进的路线,台独诉求乃逐步化暗为明。1990年党代表大会先提出“民主大宪章”草案,1991年召开人民制宪会议,通过《台湾宪法草案》,进而在党代表大会中通过“公民投票方式建立台湾共和国”的《台独党纲》修正案。由于李登辉成立国统会,推动海峡两岸辜汪会谈;民进党的台湾论述也从反对统一、反对国共和谈正式转变为台独党纲的新阶段。此时各种激进的言论,比如台湾的先祖是所谓“矮黑人族”,提倡以罗马拼音将闽南话文字化做为台湾共和国国语;甚至提倡台湾接受美国接管成为“第五十一州”,或成为日本“第五州”等极端主张均大鸣大放,而台湾地位未定论则是此时期最主要的论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