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 
中评论坛:中华文化复兴与民族振兴
http://www.CRNTT.com   2016-12-17 00:17:18


 
  对一个民族而言,我认为,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灵魂,李克强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更多地是一种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鉴于“文化”的特质,亨廷顿认为:“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

  一个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是民族国家发展、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且对国家间关系的调整、发展会产生深刻影响。美国学者杰里尔·罗塞蒂认为:文化“不是以立即的、直接的方式,而是通过渲染人们对自己的国家及其在世界上的特殊地位的看法来影响国内政治和政策制定过程。”仅就政治文化而言,杰里尔·罗塞蒂还认为,“政治文化不仅决定了各国的对外政策存在其特有的'民族风格'或'民族特色',而且政治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主义信念的力量深刻地影响其对外的日常交往,尤其是在危机和战争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和强大”。接着,他坦率地指出:“无论在大众群体,还是精英群体中,大多数人都有某种种族中心主义世界观,从而影响到对外政策的制定。”也就是说,民族文化走出去,一定有民族立场和目的。

  文化外交在我国早已有之。在我国古代,比如,唐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而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当西方列强在打开中国大门之后,也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办学校、开医院、设教堂,如燕京大学、辅仁大学、金陵大学、协和医院、齐鲁医院等,在带来所谓西方文明的同时,也开始了中西方文化中间的剧烈碰撞。

  关于文化外交,相关理论不断出现并在探讨和争论之中。如西方的文明冲突论、软实力说、建构主义理论,等等。总之,通过文化传播和渗透,更有效地推广和执行国家对外政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国家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

  十八大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如何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当代文化,借助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需要加强的中国文化传播与文化外交

  借用文化手段开展国家外交工作,中国的老一代领导人,如周恩来总理,在对外交往中就十分重视,做了大量工作。文化外交在对外交往中更富有亲和力、感染力、渗透力,是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军事外交所不可替代的。文化外交相对于传统外交,在国际社会产生的影响更加深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