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ECFA后两岸和平发展进程:先军后政实现“胡马会”
http://www.CRNTT.com   2010-08-30 00:15:08


 
  先军后政为“胡马会”提供了契机

  所谓“胡马会”是指台湾海峡两岸的最高政治领导人胡锦涛与马英九的直接会面与会谈。自2008年马英九在台湾选举获胜担任“总统”以来,“胡马会”就成为两岸关系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胡马会”的议题是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目前,胡锦涛与马英九分别在中国的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担任最高领导人。胡锦涛在2002年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此后又相继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目前是中国大陆地区的执政党、政权与军队的最高领导人。马英九在2008年经选举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在2009年中国国民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宣誓就任国民党主席,是目前中国台湾地区的执政党、政权与军队的最高领导人。依据两岸各自政治体制的规定,胡马作为两岸最高政治领导人的任期将延续至2012年。届时,台湾地区的“总统”大选和大陆地区的中共十八大都可能导致两岸领导人或其领导职务的变动。所以,在2012年3月之前至今这一期间,客观上存在着胡马作为两岸最高领导人会面的条件。

  从政治发展史看,不论是在国与国之间还是在一国内部,最高领导人之间的会面与会谈作为双方往来关系的最高层次,即所谓的峰会,不仅能够意义非凡,而且解决相互关系中难题的能力也是非凡的。如果这种峰会在双方往来关系中是空前的,那么往往能够成为双方关系发展进程中意义重大的里程碑,在突破前进途中的障碍、开通进展道路方面能够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胡马会”如能够实现,将会在更高水准上取得里程碑意义的突破性进展。

  “胡马会”能否实现以及应如何实现,应放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之中进行考察与分析。作为两岸最高领导人之间的峰会,“胡马会”不仅需要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实质性重大成果,而且还必须为两岸关系状况所允许,即须要有实现的条件。“胡马会”的实现取决于两岸双方及其最高领导人的意愿和意志。目前,从大陆方面看,实现“胡马会”并不存在重大障碍;但从台湾方面看,实现“胡马会”的前景却很不明确。台湾当局及其领导人已通过多种方式与管道表示,虽然不拒绝和排斥考虑举行“胡马会”的可能,但迄今也没有坚定的决心与明确的计划去实现“胡马会”。

  有两种考虑制约着台湾当局及其领导人对“胡马会”的态度。首先,如果“胡马会”未能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与成果,那么就失去了实质性意义,也就没有举行的必要。其次,如果“胡马会”要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与成果,那么可能会在台湾岛内与国际上招致强大的抵制与反对,难以为有关方面所接受,甚至会导致未来的选举失败失去执政权。由此可见,实现“胡马会”的关键,是要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取得重大突破与实质性重大成果的同时,使台湾当局及其领导人判断此举能够使其得到台湾岛内主流民意的支持、以及得到国际方面主要是美国与日本的理解乃至支持,有助于使其在2012年的大选中获胜继续执政。

  在ECFA签署之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遵循先军后政的路径选择为实现“胡马会”提供了明确契机与现实可能性。ECFA的签署标志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经济领域的机制与制度框架的基本建立,也表明在经济社会领域已无重大的、有价值的议题值得举行“胡马会”。但是,如果不将军事问题与政治问题区分开来,如果不继续搁置政治问题而先专注于军事安全问题,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在更高水准上再次实现突破就会遇到很大困难与很多障碍,“胡马会”也会因台湾执政团队的各种顾虑而很难实现。ECFA的签署标志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第一阶段即以解决经济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初级阶段在机制上与制度上的基本完成。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军事阶段的大门由“胡马会”来开启,从而在更高水准上再次取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突破性、开创性进展,使“胡马会”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具有了里程碑性质的重大历史意义。此次“胡马会”只是宣示双方致力于两岸安全与台海和平的政治意愿与意志,并开始通过平等协商着手解决两岸关系中的各项军事安全问题,其目的只是在两岸之间结束敌对状态、终结敌对历史,为台海安全与两岸和平建立起机制与制度的保障。由于“胡马会”本身以及它所开启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整个军事阶段,都将搁置两岸关系中的政治争议、不触及两岸政治定位、宪法与统一议题,所以,可以期待台湾当局及其领导人在全面权衡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其对“胡马会”的态度将会从消极与模糊转变为积极与明确。

  “胡马会”将启动两岸军事安全事项协商进程,这一进程数年之后将导致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终结两岸敌对历史,两岸双方达成并签署和平协议。“胡马会”要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在更高水准上实现突破,进入第二阶段即军事阶段,着手通过两岸双方平等协商解决两岸关系中的重大军事安全问题。这将为两岸人民带来安全保障,保持台海局势稳定,在做好必需工作之后势必会得到台湾人民与当政者的欢迎与支持,也能够得到美国、日本以及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通过“胡马会”,将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封死台独之路,消除台湾岛内“台独”选项的可能性。在“胡马会”之后,主张与致力于“台独”的言行都将危害两岸军事安全问题的协商与解决进程,从而损害台湾人民的安全、破坏台海局势稳定。台独势力的倒行逆施将会受到台湾人民与当政者以及国际社会的越来越强有力的制约。

  同时须指出,“胡马会”本身的目的、其所开启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军事阶段的阶段目的、以及该阶段最后签署的和平协定的内容都是有限的。其有限性的核心在于搁置两岸之间的政治争议,不触及政治定位、主权、宪法与统一等重大政治事项。这种有限性将会打消台湾当局及其领导人的顾虑,避免现阶段在台湾岛内造成重大争议乃至对立,减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阻力,也会减少美国、日本等国的疑虑及其所设置的障碍。

  两岸双方应在认真总结迄今所取得的经验的基础上,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未来的路径与阶段更为具体、更为明晰,将军事安全问题同政治问题明确区分开来,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分为经济、军事与政治三个阶段依次递进向前走的问题上达成一致认识。鉴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经济社会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两岸双方签署ECFA之后,应根据两岸关系的发展及时作出适当的政策与策略调整,将“先经后政”转变为“先军后政”,继续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步骤”。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应以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与台海安全制度框架在前,而以启动政治问题协商进程、实现国家政治统一在后。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前提,而后者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目标。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迄今在经济社会领域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必须继续保持发展势头。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实现新的突破,举行“胡马会”应是两岸双方签署ECFA之后两岸事务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只有在两岸双方执政团队都有意愿的条件下“胡马会”才有实现的可能,也只有在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之下“胡马会”的成果与效果才能最大化与最优化。鉴于目前台湾当局及其领导人对举行“胡马会”的态度暧昧、犹豫消极,大陆方面可采取积极主动行动,通过出议题、出创意并且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引导和力促台湾当局及其领导人转变对“胡马会”的态度。以先行着手解决两岸之间的军事安全问题增加“胡马会”的吸引力,同时继续搁置两岸之间的政治争议问题以消除台湾岛内以及国际上有关各方的顾虑。台湾方面也应该对“胡马会”采取积极态度,准备在特定条件下举行“胡马会”,为台海和平与台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争取切实保障。“胡马会”如能实现,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与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实现两岸双方的双赢,造福于两岸人民。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也将会因其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而大大增强其在2012年后继续执政的可能性。

  结束语

  只要两岸双方遵循互信增进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客观规律,循序在经济社会领域、军事安全领域以及政治法制领域增进互信,先经济社会继之以军事安全,先软性互信继之以硬性互信,两岸互信在不断地累积与深化的基础上,最终势必会在政治上也达到足够的互信,从而在未来的某一天将能够具备条件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平等协商关于政治机制、政治制度以及立法诸项问题。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0年8月号,总第152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专论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