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瓦良格”揭开神秘面纱 中国圆了航母梦
http://www.CRNTT.com   2011-04-22 20:43:11


 
三、航母系统“缺课” 瓦良格形同早产儿

1、老瓦似乎“早产” 中国“航母系统”基础欠缺

  孕育于前苏联时期,难产了近30年的“瓦良格”号航母终于穿上了中国海军的“制服”,在种种迹象和猜测中,似乎要呱呱落地了。

  中国即将成为目前世界上第8个装备航母的国家。在一片欢愉之中,隐约也听到了坊间一些深谙海军、航母发展之道人士的奚落之声。在他们看来:已怀胎30年的老瓦,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个“早产儿”,更尴尬的是还不是“亲生的”。“航母”这个东西压根不是一件单独的武器,而是一个庞大的作战系统,航母本身只是一个平台。但对中国而言,目前这个平台连最基本的舰载机都没有解决。经管已经流传中国引进了俄式舰载战斗机和直升机预警机,但对于一个完整的“航母系统”而言依然“缺课”,而且是基础课。例如,整个中国海军目前真正能胜任远洋作战任务的补给舰只有两艘。面对这样一个基础,航母此时诞生似乎有些“早产”。(北京《经济观察报》)

  航母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作战平台,外层空间的通讯和侦查卫星、航母上搭载的各种功能不同的作战飞机、航母编队里不同功能的战斗和补给舰体、水面下的核动力潜艇、虚拟世界中的计算机网络、甚至是联合作战的各方友军,所有这些都必须和航母本身建立协调机制和规范。

  以美国航母为例,上面搭载的庞大舰员编制,怎样高效组织和管理这些人,并且和航母完成最佳配置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美国海军是在近百年各种实战中,通过反覆完善修改来完成所有机制和规范的建立的。而俄罗斯人至今,甚至依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舰载飞行员的训练体系。由此可见:航母系统的复杂性,是一个国家工业能力、自我组织能力和信息化体系水平的综合体现。没有国家综合实力作为支撑,航母也很难真正形成战斗力。(上海东方网)


2、航空战力不足 舰载机数量少成为软肋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航母是军事力量的重要衡量指标,但中国首艘航母瓦良格能否壮大中国军事实力仍是未知数。按照原本的设计,“瓦良格”号拥有12联装的“花冈岩”反舰导弹发射井,射程超过500公里。这一火力配置要远远超过中国海军现有的最强驱逐舰。这种设计体现的是前苏联的航母战术思想:在舰载机数量质量不足以对抗美国航母的情况下,以强大反舰导弹弥补航空战力的不足。

  另一方面,“瓦良格”号拥有强大火力配置的同时,却存在舰载机数量太少的缺点。“瓦良格”号满载排水量虽然超过6万吨,设计的舰载机数量却只有40-50架,仅相当于美国9万吨级“尼米兹”航母的一半。以其姊妹舰“库兹涅佐夫”号为参照,搭载舰载机包括12架苏-33战斗机、5架苏-25UTG教练/攻击机、24架卡-27/卡-31直升机。(北京中华网)

  前苏联航母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舰载火力强大而航空战力薄弱的现象。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前苏联航母也逐步在扭转这个误区。航母的主要职责,是作为海上机动的载机平台,战斗力取决于自身舰载机的数量和质量。中国海军缺少的正是这种海上航空作战能力,并不需要强大反舰导弹发射平台这种“画蛇添足”的赠品。反舰能力和区域防空职能,都应交给护航军舰,航母只需重点加强自己的“点防空”能力。(北京西陆网)


3、老瓦威力有限 中国航母之路任重道远

  美国防务新闻网18日援引台湾防务官员的话称,中国首艘瓦良格号航母有望今夏开始港口测试,明年开始近海和公海测试。不过瓦良格航母配备的舰载机在至少两年内难以配备到位,航母战斗群编队所需的护航和支援战舰则至少需要五到十年时间。(上海东方网)

  观察人士认为,在舰载机、航母指挥体系、航母配套战斗群、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中国海军才刚刚起步。要真正形成航母战斗力,具备近远海综合攻防能力,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航母之路仍然任重道远,如果“瓦良格”号服役,它的未来也将毫无疑问地面临诸多考验。 (北京《国际先驱导报》)

  澳门的军事评论专家黄东也表示,事实上,老瓦的威胁没有外界认定的那样巨大。黄东说:“其实瓦良格号航母只是一艘训练和试验航母,并非作战用航母。它未来的舷号是83,就是继训练舰81、82之后的第三艘。未来真正的作战主力是两艘048型国产航母。”

  的确,作为一艘前苏联时期的航母,瓦良格号虽然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但还不是美国航母的对手,在战斗能力上它们不可同日而语。不过,中国在瓦良格号上投入巨资使之成为培训飞行员和科研试验基地是“物有所值”的,因为它为中国未来的国产航母的生产、部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外界预测,中国国产航母很可能在2020年之前进入“交舰”阶段。(北京《世界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