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瓦良格”揭开神秘面纱 中国圆了航母梦
http://www.CRNTT.com   2011-04-22 20:43:11


 
四、开辟“移动国土” 航母并非威胁世界

1、从黄水到蓝海 瓦良格号见证中国转型

  基于中国能源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全球布局考虑,中国亟需一只强大的蓝水海军力量来保驾护航。拥有航母,拥有“移动国土”的强大威慑力量,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利益的最佳护佑力量。 

  考虑到中国从2008年开始,中国向索马里海域投入三艘军舰打击海盗,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和远洋能力。在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大国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全球责任的时候,中国进入航母时代,也是为了响应全球号召,为世界和平尽责分忧的体现。 
 
  长期以来,西方大国嘲弄中国保守的“黄土文明”,鼓吹中国走向“蓝色文明”。这种从黄到蓝的转变,不能局限于意识形态层面,还应升华到远洋战略层面。2009年,中国海军战略已经从“近海防御”升华到“远洋防御”,中国拥有航母恰恰意味着中国“全球行走”的决心和意志。总是呼吁中国融入世界的西方世界应该拥抱和欢呼中国的远洋战略,又何必惊呼担忧。更重要的是,中国30年的强国之路,也是在规则和体制上全球化转型的过程。既然欢迎中国融入世界,世界也要有宽广的胸怀接纳崛起的中国;而缺乏航母的中国只能是停滞于“黄色文明”的短板阶段,无法升华到“蓝色文明”的海洋强国层面。缺少航母的中国,就像一个太平绅士,不啻于赤着脚丫子去穿西装革履,无法参与到大国俱乐部中。(马来西亚《南洋商报》)

  其实,中国拥有自己的航母,不过是大国转型的象征。当今世界,不仅全球性的大国拥有航母,连泰国、阿根廷这样的小国也拥有航母。作为政治、经济和贸易“三位一体”的全球大国,中国没有航母反而不太正常,也不匹配。在刚刚出炉的《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文本中虽未提到“航母”,但也明确提出“海军形成以新型潜艇、水面舰艇和对海攻击飞机为骨干的海上作战装备体系”。逻辑很清晰——“航母”自然属于“新型水面舰艇”的范畴。但不管如何,中国拥有的第一艘航母,并不属于自主知识产权,因此仅具象征意义,宣示和平威慑的意味浓厚,而并非向全球示威。(香港中评网) 


2、致力“和谐海洋” 中国航母防卫而非称霸

  勿庸讳言,外界对中国“拥航”有诸多担心,最大的担心是中国是否会因此改变原先“内敛防御型”的海洋战略。其实,中国“拥航”与改变海洋战略没有必然联系,勿宁说,它只是弥补了过去海军装备的短项。正如瑞士“国际关系与安全网”3月15日发表的《中国海军的实力所及能达多远?》的文章所说,“中国日益成长的海军实力与其说旨在挑战潜在对手,不如说旨在努力挣脱长久以来限制了其战略所能及的‘镣铐’”。显然,航母本身只是工具,用途才具有实质意义。而这一点,外界同样勿需担心。(香港中评网)

  实际上,早在2009年4月23日,胡锦涛主席在青岛会见多国海军代表团团长时,就明确提出了中国将致力于建设“和谐海洋”的主张,胡锦涛还把“和谐海洋”作为“和谐世界”外交方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有过公开表态:“即使有一天中国拥有了一艘航母,我们也不会将其用于推行全球部署或全球影响力。”这些,都表明中国的国防政策,是防卫而非称霸。(北京《瞭望东方周刊》)


3、和平解决争端 航母不会助长中国威胁

  4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将在未来五年采取更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在亚洲地区创造并扩大共同利益,同时也将致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同邻国的争端,明确指出“中国将继续致力于通过友好谈判,和平解决同邻国的领土、领海和海洋权益争端,在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本区域国家对中国军力增强深感不安,印度国防部2010-2011年度报告就提到,“印度意识到并关注中国不断变化的军事状况对近邻及更大范围的周边地区的影响”;日本去年12月决定把军事资源从北方接近俄罗斯的地区向西南部接近中国的岛屿转移,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对此表示支持;俄罗斯正在远东地区重点部署战舰和导弹,以抗衡中国日益壮大的军事实力。

  胡锦涛以中国最高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在这个备受国际社会瞩目的区域论坛上公开宣示中国将继续寻求以和平方式与邻国解决争端,即使不能消除,但至少能降低那些对中国全方位崛起深怀戒心的国家或地区的不安感。(新加坡《联合早报》)

  中国与邻国的陆地主权纠纷,看来已不是问题,现在主要的问题是与邻国的海洋领土、领海和海洋权益争端,具体来说就是中日之间的“东海问题”及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南中国海问题”。

  相对于“东海问题”,中国和涉及多个东南亚国家的“南中国海问题”,表面看来更为复杂,但实际上却未必如此,毕竟中国和亚细安已经在2002年签署了《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宣言》,各方承诺将“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中国海有关争议”。尽管进展有限,但是各方至少已经有了以和平而非武力方式解决纠纷的共识,并且形成了文件,今后只须积极通过外交努力,把文件精神转化成有可操作性、具有法律约束效力的双边或多边协议或条约即可。

  除非发生外国侵略或台湾独立之类触犯中国根本利益的重大事件,否则亟需和平环境来继续发展经济的中国,是不会轻易动武的,因为战争并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国希望以和平方式与邻国解决争端的真实性。(香港中评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