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吉尔吉斯一夜变天 骚乱怪圈何以阴魂不散?
http://www.CRNTT.com   2010-04-15 06:06:31


 
示威早有伏笔 骚乱祸起权贵经济

◆总统家族把持国家政权 长期矛盾一朝爆发◆

  2005年“郁金香革命”,让巴基耶夫成为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原总统阿卡耶夫被迫流亡他乡。2009年7月,巴基耶夫以高票“没有悬念”地再次当选总统。当时,《人民日报》发回的报道说,吉尔吉斯斯坦人民在经历了2005年的“郁金香革命”之后已深刻认识到,所谓的革命不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任何好处,国家只会向混乱与无序进一步滑落。选举过去还不到一年,吉尔吉斯斯坦为何突然陷入严重危机?俄罗斯政府总理普京就吉国的乱局发表看法说:“当初巴基耶夫刚刚执政时,他对阿卡耶夫的家族统治给予了严厉批评。然而现在给我的感觉是,巴基耶夫先生重蹈覆辙。”(湖南《潇湘晨报》)

  当地政治观察家表示,普京的一席话点出了吉尔吉斯斯坦此次政治骚乱的深层次原因。2005年执政以来,巴基耶夫不断分化打压其他政治势力,终于在两年后坐稳江山。反对派影响力江河日下,巴基耶夫家族势力则开始迅速扩张。吉反对派政治家指责说,巴基耶夫的弟弟让内什和儿子马克西姆暗中分别掌握着吉国的强力部门和经济命脉。2009年巴基耶夫在总统大选中成功连任后,马克西姆更是高调登上政治舞台。当地舆论认为,马克西姆准备接父亲巴基耶夫的班。

  总统家族势力越来越大,吉国的经济形势却趋于恶化。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也殃及吉国。吉国原本穷困的社会底层民众生活更为艰难。巴基耶夫政权于今年初大幅增加水、电、燃气和供暖等公共服务收费的做法大大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令社会各界怨声载道,成了压垮巴基耶夫统治的最后一根稻草。(香港《文汇报》)


◆分配不公 腐败蚕食民众信心◆

  吉尔吉斯斯坦之所以摆脱不了尴尬的“骚乱怪圈”,其根本原因是本国的情势所致,简单概括为两点。一个是族群对立下的民主化加速“分裂”;一个是政府喜欢宏观调控,但实质是权贵经济。而这两点“糅合”在一起,构成了底层民众怒火的来源。(广东《21世纪经济报道》)

  前苏联解体后,吉尔吉斯斯坦实施最激进的私有化方案,大量企业被分配到私人手里,一些利润丰厚的国有部门也被廉价私有化,北方人是最大受惠者,他们原先有更多的资本积累,从而有实力购买并易得到股权。在私有化同时,伴随着无序的民主化,这就形成了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所说的,“无序的民主化会放大市场化造成的民众和种族仇恨”,街头政治进入暴虐时代。南方的反对党,例如库洛夫为首的阿尔纳莫斯党、巴基耶夫为首的南方“吉尔吉斯斯坦人民运动”,最终巴基耶夫整合各种联盟力量,并获得美国帮助,将当时总统阿卡耶夫赶到俄国,获得权力。

  巴基耶夫政权并没认识到“公平正义比太阳更重要”,只不过是一种势力掀翻了另一种。巴基耶夫南部势力没法更改北方人在私有化上的优势,于是大力鼓吹“宏观调控”,建立经济干预力量,巴基耶夫让亲属、朋友和盟友进入经济调控部门,例如他的儿子马克西姆就是吉尔吉斯斯坦“发改委”的部长。巴基耶夫的算盘是,如果北方人在“私有化”上获利,那么南方人应当在“国有化、权力化”上捞钱。毫无疑问,没有正义和良策“护航”的私有化与国有化,最终都会沦为无耻的“榨取”。(广东南方报业网)

  由于政府在治理经济方面缺乏手段,以及受金融危机影响,吉尔吉斯斯坦经济面临严峻形势。目前,在GDP年增长率仅2.3%的吉尔吉斯斯坦约有三分之一的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社会已呈现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在此背景下,吉尔吉斯斯坦民众希望当局能够降低各种税费,但近4个月来,吉尔吉斯斯坦的生活费用不降反涨,物价飞升,通胀严重,引发民众极度不满。

  腐败已经渗透到吉尔吉斯斯坦的各个领域,“办事花钱,花钱办事”已成为吉尔吉斯斯坦民众公认的生存行为规则。欧盟一家民调机构的调查显示:吉尔吉斯斯坦护法机构中55%的公务人员有过受贿行为;在吉尔吉斯斯坦经商的外国商人中有60%的人有过行贿行为。在透明国际2008年180个国家清廉指数排名中,吉尔吉斯斯坦名列第166位。(法国《欧洲时报》)


◆外交政策投机取巧 埋下政府垮台祸根◆

  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此次骚乱和国外势力有关,俄罗斯等国更对相关传闻做出了否认。但是,有分析指出,反对派对政府与西方关系过近存在不满,也是变局的因素之一。(山东新闻网)

  吉尔吉斯斯坦虽然是个仅有516万人口、面积不到20万平方公里的小国,但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被一些西方专家称为美俄中亚大博弈的“活跃中心”。2001年阿富汗战争打响后,美军向吉尔吉斯斯坦租借了玛纳斯空军基地。英国《泰晤士报》说,这让吉国成为全球唯一美俄同时驻军的国家。(北京《环球时报》)

  十几年来,吉尔吉斯斯坦领导人在美俄之间“运筹帷幄”,奉行典型的多边外交路线,让两国在境内都建设了军事基地,争取到不少利益,但这种投机取巧、左右逢源的态度也埋下了“祸根”。2009年,巴基耶夫先是宣布将驱逐美驻吉玛纳斯军事基地,并以此为筹码心照不宣地从莫斯科获取大量援助和贷款。但随后在美国答应大幅提高基地租金后,吉政权当局却又以变换名称等方式迂回,最终保留了美驻吉军事基地。吉美关系此后甚至进一步升温。有观察家认为,正是此类外交手腕为巴基耶夫政权埋下了祸根。这些外来力量不仅影响了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政治势力,也从某种程度上干扰了民众的视听和判断。(上海《新民周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