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否决可乐幷购案 反垄断法大考交卷
http://www.CRNTT.com   2009-03-29 23:53:13


 
四、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汇源生存难题依旧

1、资金压力阻碍汇源 发展战略面临严峻考验

  无论如何,汇源幷购案已经落下大幕,因此,更为重要的是,透过这起争议激烈的幷购案,不妨认真地思考一下,汇源作为一个公认的民族品牌,在幷购失败之后,如何才能在国内市场上继续发扬光大,使它活得比现在更好?但是,正是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汇源的继续发展不能让我们足够放心。汇源在去年为什么动了把企业卖给可口可乐的念头?一个直接原因是可口可乐愿意向汇源支付24亿美元的高价,汇源可以卖出一个好价钱;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缺钱。

  也就是说,即使像汇源这样的优质民营企业也无法得到国内资金的有力支持。事实上,为了获得资金输血,汇源已经向华平基金、达能等出售了一半以上的股权,由此可见汇源的资金链紧张状态。如果不能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汇源的易手或是迟早的事。那么,我们的问题是,政府以及银行,怎么就不能对这样优质的民企多一些关怀?为什么非得逼得它们“卖身”以求发展或者解脱?(北京《农民日报》)

  幷购案被否决后,汇源的企业发展战略也面临新的考验,如果朱新礼的转型计划是真实的,那么现在由于缺少资金支持,这个计划显然已无法实施。摆在汇源面前的现实困难是,它首先要面对股票市场上越来越大的抛售压力,这将使它很难再现幷购事件发生前的市场竞争力。这对它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北京《新京报》)

  去年9月3日“可口可乐幷购汇源”消息曝光之后,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便表示,自己将投身饮料产业链的上游——水果基地,他在今年春节前给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也明确表示,“为中国农民的亿万吨水果找出路,解决果农卖果难的问题,是汇源的使命。果酱、果泥、果茶、果脯、果脆片、鲜果鲜销……汇源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为了这一目标,汇源随后动作频频:先是在湖北钟祥、安徽砀山和山东乐陵投资的3个水果生产加工基地相继建成;去年10月,其投资3亿元的平邑项目也举行了落成仪式;今年1月7日,汇源集团派出两位副总裁考察河北衡水地区的水果基地及加工项目;1月8日,再度派出两位副总裁赴海南定安县筹划建设热带水果种植加工基地……

  “所有这些战略都是按照‘可口可乐幷购汇源能够顺利完成’进行部署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项目的巨额投资也是计划以被收购后的资金来支持的,“现在幷购被否决,汇源的资金压力不言而喻,所以上游项目建设必须停止,汇源的主要精力必须转移到市场方面,主抓生产和销售。”(广东《南方都市报》)


2、影响竞争理由牵强 禁止收购难保民族品牌

  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幷非没有一点理由。而打出的最大理由是,可口可乐可能会影响市场竞争。但细细比较,此理由似乎很牵强。人们知道,与可口可乐对峙的不是汇源,而是百事可乐,即使在中国市场上,可口可乐跟百事可乐平分秋色,打得难分难解。两大公司都已经介入果汁饮料市场,说可口可乐将垄断中国市场似乎难以成立。

  关于垄断话题,国际市场已从侧重市场份额集中转向垄断行为。只要企业没有采取不正当竞争排挤对手,损害消费者利益,政府就不能轻易给企业扣上垄断的帽子。那么,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为何会有垄断之说?透过一系列现象,人们不难看到,担心“民族品牌”流失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北京《中国青年报》)

  商品品牌,从这个词儿问世那天起,就注定属于市场、属于消费者。离开市场的品牌是不存在的,也是树不起来的。商品品牌可能会产生在某个国家;在品牌形成过程中,当地政府也可能会给予这样或那样的扶持,但不能代替消费者对品牌的自主选择。比如,三鹿奶粉曾是石家庄乃至河北扶持的一个著名品牌,三鹿在一段时间内也确实风行一时,是因为它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其后来被消费者抛弃,原因也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检验商品品牌优劣的最终决定者是市场,而不是“民族”。

  因为“民族企业”与“民族品牌”本身就是一个动态概念,会随着市场的发展而起起落落。强制性地认为可以死守几个品牌来维护“民族”的面子,有违经济学规律,甚至可能导致原有“民族企业”运行的低效。不要动不动就拿“民族品牌”说事,只有经过合理的商业竞争脱颖而出,这样的品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北京《中国证券报》)


3、本土营商环境恶劣 朱新礼卖掉汇源有苦衷

  在这场争论不休的幷购案中,一直有一个问题被遮蔽,即作为行业龙头、成长潜力巨大的汇源为什么非得出售不可?到底是怎样的原因让原本信誓旦旦要把汇源做成“百年老店”的朱新礼自食其言、忍痛割爱? 

  众所周知,汇源的注册地是海外的开曼群岛——这样的离岸企业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家。这固然有其避税的考虑,但也远远不只如此。一言以蔽之,是为了尽可能摆脱恶劣的本土生存环境的笼罩。如果不是生存发展环境太不尽如人意,像汇源这样的优秀企业何至于寄人篱下、远走他乡?只要中国市场资源错配扭曲的状态得不到有效扭转,优秀中国企业的“出走”就将持续下去。反垄断审查可以留下汇源的“人”,但永远留不住汇源“出走”或“委身”的心。(广东《珠江晚报》)

  “保护民族品牌”,不能仅仅是一个口号,更重要的是建立起适合民族品牌发育发展、做大做强的环境。汇源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普通的民营企业发展成一个知名品牌,企业家的努力、勤勉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宽松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也给它开拓了广阔的发展舞台。但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当它们睁开眼来面对国际市场的时候,却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困惑,这已经影响到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保护、扶持民族品牌方面,政府要做的工作,远远比阻挡国际资本幷购重要、艰巨。(北京《新京报》)

  企业做大做强之后,有没有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成为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瓶颈,如今的汇源与朱新礼,一直卡在这个瓶颈之中,难有回旋的余地,这实际上从另一个侧面见证了民企的生存之艰。朱新礼还能挺多久?汇源还能挺多久?对于这样的问题,恐怕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答案。但无论如何,有关方面应该给汇源这样的民企一个公开的说法,而不是如同现在这般的迷惘与仿徨。(湖南《潇湘晨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