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西南大旱揭开积弊 中国痛定思痛
http://www.CRNTT.com   2010-04-02 23:03:41


 
西南遭遇世纪大旱 民众饮水告急

◆西南五省集体缺水 水资源大省无水可用◆

  中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地区,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旱,不仅大片农作物绝收,甚至人蓄饮水都面临威胁。据云南省气象局发布通报称,因秋、冬、春三季连旱,云南全省综合气象乾旱重现期已为80年以上一遇;其中,滇中、滇东、滇西东部的大部地区为100年以上一遇。另据云南省气象局资料显示,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3日,云南省的平均最少降水量、平均最高气温记录以及同期降雨日数,都打破了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极值。这也正是目前高度“干渴”西南五省所共同面对的窘境。(海南《新世纪》周刊)

  此前,在这个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人们对于雨季与旱季的概念不多。小学教科书上都曾说,江河纵横的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国内水资源的70%分布在这里。而如今,中国水资源的70%都面临着枯竭的危险,令人不禁诘问,对于这个地区我们究竟做了什么?这也是此次西南大旱之所以引人关注的所在。(北京中国网)

  虽然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多条大江大河都流经云南,但鲜为人知的是,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复杂的地形地貌以及脆弱的水生态环境,使得这个水资源总量排在全国第三位的省份,却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挑战。从空间分布来看,云南的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等经济发展要素极不匹配,占全省土地面积6%的坝区,集中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耕地,但水资源量只有全省的5%。从时间分布来看,云南干湿季节分明的气候特征使得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极为不均,雨季(5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85%,旱季(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量的15%。因而,云南山清水秀的地貌下,隐藏的是当地长期缺乏农业用水的现实。(北京《财经》杂志)


◆灾情长达半年 官方关注姗姗来迟◆

  西南数省,此番受乾旱威胁最大的,便是山区农村,旱情预料将持续到五月雨季来临。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最困难的时刻尚未到来,随着各地小水库的逐渐枯竭,雨季前的最后时刻将更加难熬。(广东《21世纪经济报道》)

  其实,西南大旱,来得很早,却在今年3月才广为人知。据官方数据,云南无有效降水始于2009年9月,贵州更是始于2009年7月。早在2009年12月,云南的一些农村就相继出现了因乾旱缺水现象。不过,公开信息显示,这一时期的“缺水”现象并未引起官方与舆论的重视。云南石林县铺兵村委会的1100多名村民在无助中喝起了细菌超标的河水,而云南阿旺镇等重旱地区的村民们开始了异地寻水之旅。

  翻阅云南当地的报纸,乾旱缺水的报道在2010年春节前鲜有报道。以昆明为例,春节前,只有少数媒体曾做过几篇零散的报道,其余媒体的报道始于春节后。春节后,云南果真未现有效降水,这时,各类新闻才集中见于报端:泉水断流、水库干涸,上千万的寻水村民,“小阳春”作物绝收,“大阳春”作物无法播种,到3月中旬,一场抗旱救灾的大会战开始。(上海《东方早报》)

  中国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信息传播规律,尤其是在面临喜事之时。去年10月份,国家举行盛大庆典,这个事情可以延缓一下,年底又是双节,节日气氛要维持到位。过完年又是两会,这个话题才渐渐被公众知道。大约是两会的头几天,CCTV采访了云南团代表,我们才知道,有些地方的县委书记大年三十还在基层给群众送水。大规模对于旱灾的报道,则始于3月16日。倘若未雨绸缪,受灾人口不至如此之众,受灾面积也不至如此之广。

  其实,旱灾与洪灾不同,后者来得迅疾,走得也快,对生产生活的冲击是瞬间性的,比较容易被重视,采取的措施也较多。云南水利厅几年前就曾总结过,部分地区对于洪灾的重视程度要高于旱灾,这样容易延误赈灾时机。旱灾的破坏则是侵蚀性的、缓慢的,其后果也是延迟出现的,人们容易坐等天降甘霖、临渴掘井。(中国江苏网)


◆亡羊补牢未果 旱灾好了伤疤忘了痛?◆

  乾旱对云南的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并非只有今年。2005年云南曾遭遇了此前5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初夏乾旱,因旱造成农业经济损失超过42亿元、工业经济损失近80亿元。在那之后,所有地方的防灾抗旱部门都应声出台了“抗旱救灾”等等这样那样的预案、成立了这样那样的抗旱机构。现在,西南地区又面临持续乾旱了,不知这些“预案”能否达到设计效果?不知这些抗旱机构是否发挥了应有作用?电视上说,云南、贵州等地都在组织灾区村民外出务工“弥补旱灾损失”。请问,如果每次旱灾到来都是“灾到人退”,该不该对“预案”的无力和抗旱机构的无为进行问责?(北京《财经》杂志)

  中国古话“亡羊补牢”、“痛定思痛”。2006年“百年不遇”旱灾之后,就有权威部门得出两条教训:一是水利设施有欠帐,无法保证缺水地区人畜用水和生产用水;二是不少地方结构性缺水,由于水资源被污染,“有水不能用”。今年西南地区旱灾,上面提到两条教训中的现象继续仍在。(重庆华龙网)

  我们长期以来投工投劳建设农业水利设施,不就是为了在或旱或涝的年份,还能够保住一份口粮吗?结果怎样,抗旱的战争一打响,我们不但看不到被寄于厚望的各种农业水利设施冲锋在前,却仍然要面对群众肩挑背扛这种最为原始的抗旱方式。(四川新闻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