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西南大旱揭开积弊 中国痛定思痛
http://www.CRNTT.com   2010-04-02 23:03:41


 
少雨就旱多雨就涝 农业靠天吃饭

◆农田多是“望天田” 大旱敲响水利失修警钟◆

  “四季如春、山清水秀”的美丽云南,突然以“西北黄土高坡”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时,除了痛苦之外是否要反思点什么?(北京《瞭望东方周刊》)

  在一向降雨量大、气候湿润的中国南方地区,民众“靠天吃饭”意识根深蒂固,乾旱使得云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积弊再次呈现在人们眼前,少雨就旱,多雨就涝。2007年3月,云南省水利厅向该省人大常务委员会作关于《云南省抗旱条例(草案)》的说明时曾总结,“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源工程不足,灌溉设施不配套,山区人畜饮水困难。”是当时抗旱工作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看来,这一问题依然存在。(广东南方报业网)

  西南诸省多山地与高原,雨水储藏不住,地下水用不上,农村人畜饮水只靠小水窖蓄积。而大部分地区水利设施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年久失修,几近失效。设施如此落后,一旦遇灾,只能听天由命。水利设施破败并非仅存西南,而属全国现象。这种传统农业生产显然在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的时代无力应对自然灾害,而农业与粮食自给则是支撑中国奇迹的基础,可见危险之巨。(广东《21世纪经济报道》)


◆兴修水利不如招商引资 农民越穷越旱越旱越穷◆

  西南的旱情揭示出的正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的欠账,有调研报告显示,由于国家财政投入不足,我国大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50%,中小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40%。绝大多数泵站的灌排水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有的只有设计标准的40%左右,有的完全失去了灌排功能,全国大型泵站中急需改造的比例高达85%以上。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农田面积的48%,有一半以上的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才导致一些地方在乾旱面前束手无策,民众唯有“靠天吃饭”。所以,这才是西部大旱旱情严重的根本所在。(云南云网)

  是国家对水利的投入不够吗?其实不是。近30年国内在水利方面的全国投资之大,每年的审计署都有专门的报告。数据显示,中央水利投资资金和全国水利投资分别超过十一五规划投资的158%和116%,2009年达到1427亿元。为何国家年年都加强水利投资,仍然出现大面积的旱情?有几个原因:

  第一,水库投资集中在大江大河方面,对中小水利投资相对减弱,或投资不到位。中国建成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但是对于中小工程,政府投入还是不够。这一次在西南,凡是有小水窖工程的地方,这一次乾旱带来的困难就少了很多,但是很多地方没有修。第二,对于部分地方官员而言,兴修水利在政绩中的效果太小。在时下的基层,最时髦的一个口号是招商引资;最瞩目的政绩是招商上项目,水利设施渐渐地被搁置在一边。(北京金融网)

  目前,云贵山区的小型水利设施,多数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年久失修,设备老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媒体的报道称,“除了大型水利工程由国家直接建设以外,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缺乏固定的投入机制,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一般都是经济弱县、财政穷县,很难拿出相应的配套资金。”而农民个人又很难投入大量的钱去自建水窖。从上到下,极容易陷入越穷越旱、越旱越穷的怪圈。(四川大渝网)


◆灌溉方式落后 水资源大量浪费◆

  比新建水利设施更加困难的,还有节约用水不能力行。中国目前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在48%左右——这意味着,在传送过程中,多一半的水被浪费。而在发达国家,农业灌溉利用率可达70%。

  和国内很多地区一样,农业是云南省的用水大户,每年用水量高达110亿立方米,占工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总量的80%,而云南农业用水的利用率比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仅有40%左右。“旱灾警示我们,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强,工程性缺水的状况必须得到改变。”(北京《经济参考报》)

  除此之外,落后的灌溉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有专家表示,“云南省的农业灌溉多采用渠灌的方式,这些沟渠以土渠为主,输水过程中漏失的现象比较严重。”(河南大河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