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蜱虫恐慌 地方官员为何选择维稳而非控疫
http://www.CRNTT.com   2010-09-15 20:36:05


 
三、无视公众质疑 死者名单严防死守

蜱虫传播病例死亡者名单成了一笔糊涂账

  其实,蜱虫事件中,也不是完全没有信息披露。来自河南省官方最新公布的消息称,自2007年5月至今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蜱虫传播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城县、浉河区、光山县和平桥区。然而,长达三年之久的时间跨度、多达数个区县的病例分布,这样的披露未免有些语焉不详。公众最关切的死亡名单与疑似病例名单,依然处于混沌之中,依然是政府死守的秘密。(北京《中国青年报》)

  吊诡的是,即便是以上颇显粗疏的信息,也是在河南方面否认瞒报蜱虫中毒疫情时披露出来的,意在平息公众的质疑。但却并不能缓解公众在疫情当前的知情饥渴。既然2007年就开始监测无形体病并纳入网络直报,那何以到2010年的9月公众才开始熟悉疫情?谣言止于公开,18例蜱虫咬伤死难者的名单为什么不能一一公布?

  媒体报道称,商城县疾控中心主任余芳坚称,商城县今年有1例死亡病例,死者名叫吴德正,是一名乡村医生。而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吴德正,商城县至少还有雷呈华(女,伏山乡枫树村农民)和龚正成(鲇鱼山乡庙岗村农民)两名死者,没有经商城县疾控中心上报。相应的,这两名死者不在18例死亡者的名单里边。对此,河南方面又解释说是统计的困难造成信息的不一致。或许,正是这种扯不清的统计和披露,才使得蜱虫传播病例死亡者名单变得扑朔迷离。(上海解放网)

  每每遇到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为何真相总是“躲猫猫”、或成为一笔糊涂账?这里边,此前媒体披露的官员“维稳”考虑不过是表像而已,而社会监督的缺失则是官员满嘴跑火车的根本原因。一旦权力不受约束,特别是缺乏外在的监督时,真相只能是任其揉捏的面团,可进可退,可多可少。你说瞒报,我说早就内部向上级报告了;你说人数不对,我说那是统计方式不同。至于真相,依然是一团混沌。(北京《中国青年报》)


拒不公布死亡名单已成许多地方应对突发事件的常态

  每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民众急于想知道事件的真相和来龙去脉,当是往往撬不开“有关部门”的嘴。(辽宁东北新闻网)

  “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捂盖子”,掩盖事件真相糊弄民众,屡见不鲜。某地学生踩踏事故官方公布死亡人数遭遇质疑后,有人呼吁公布死者名单,当地官员表示:“死者名单不能公布。有的死亡学生祖父祖母现在还不知道这个消息,怕传出去后给老人家们打击太大。”某垮桥事故处理过程中,官方新闻发言人先是称事故“共死亡10人”,停顿一下后又改口说“共死亡9人”,引发社会对死亡人数的强烈质疑。事后,该地官方决定不再公布罹难者名单,因为“罹难者家属不愿意公布名单”,要“尊重死者家属的意愿”。王家岭矿难就更为典型,从矿难发生的那一刻起,矿工家属和社会各界都不停地要求公布名单——从最初的井下人员名单到后来的遇救名单再到最后的遇难者名单。而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却一直推三阻四、拒绝公布。直至国务院副总理级别的领导发话,他们才羞羞答答地口头公布了一个饱受争议的名单……有这么多的“先进经验”做榜样,商城县怎能不“照方抓药”、有样学样呢?(湖南星辰在线网)


行政短视思维比更蜱虫可怕

  几年前就发现蜱虫对百姓产生危害,当地政府却一直“捂罐子”,以至于捂到当下伤人事件的频频出现。为什么会这样,还是行政思维的短视和错位。因为只要是死人,地方政府就害怕事件见光以后上升成为公共事件,影响到地方形象和官员政绩。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才会动辄以“维稳”这个筐罩住真相,防止事件的扩大化。正也是出于这样的自保心理,所以全然没有意识到蜱虫危害如果不及时得到重视和治理,很可能伤及更多的百姓。

  如今,盖子已被揭开,可是商城县却依然想着“捂罐子”,拒绝以公布名单来释解公众的疑问,试图以惯常的维稳思维来应对这些质疑。这样一种不分主次的行政思维一旦成为惯性,恐怕比吮血致命的蜱虫还可怕。(《重庆时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