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天价墓地只“住”20年 民生何所堪
http://www.CRNTT.com   2011-04-10 23:13:45


 
四、暴利令人咋舌 “天价”殡葬市民愁“死”

1、殡葬垄断暴利 死不起已经不是玩笑话

  殡葬行业的暴利已为舆论诟病多年,“阴宅”甚至贵过“阳宅”。据媒体近日报道,墓地价格十年间涨了十倍,国内有些城市的公墓价格甚至已被炒至每平方米超过10万元。不仅仅是墓地,跟殡葬相关的各种产品、服务价格也都越来越高、越来越离谱,殡葬业更是连续多年“荣登”暴利行业排行榜,殡葬服务已离公益性服务行业愈行愈远。(上海东方网)

  垄断暴利之下,低收入民众日渐难以承受殡葬费用的畸高,“死不起”既是悲情的叹息,更是愤懑的诘问。随着殡葬改革的持续深入,禁止土葬、提倡火葬已成一种硬性规定,而“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殡葬行业却没有给老百姓留下任何选择的余地,乃至移风易俗利国利民的改革政策竟然成了其牟取暴利的“尚方宝剑”。

  针对殡葬费用的日渐攀升,屡有业内人士指责民众“好面子、爱攀比”,然而放眼望去,真正青睐奢华墓地的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人不过是希望为逝者觅得一块安身之地。(广东大洋网)


2、《殡葬条例》难产 争议太大阻碍法规修订

  其实早在2002年,民政部就已开始进行《殡葬管理条例》修订的调研工作,2005年,国务院法制办将修订该条例正式列入当年立法计划。2007年,《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意见,其中明确殡仪馆为非营利性机构、严禁任何人炒买炒卖公墓,因而一度被舆论寄予“终结殡葬暴利”的期待。

  然而历经数年,这一规范殡葬服务市场的基本法律仍处于“难产”状态。国务院法制办官员也曾公开表示,“修订条例的进展遇到了诸多困难。”据报道,《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自2010年从国务院一档立法计划退为二档后,今年又再退为三档。媒体分析称,这意味着所涉殡葬问题因争议太大已明显放缓修订进程。(上海解放网)

  媒体报道称,其中争议较大的,包括墓穴是否作为人的基本服务需求由政府提供保证,以及经营性公墓的发展走向。一种观点认为,正如活人都要需要有住房一样,人死后也必须做到“死有所葬”,很多人都有“入土为安”的思想,因此,政府应当把公墓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另一种观点认为,殡葬改革的目标是火葬,火化后的骨灰不再占地埋葬,以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因此,经营性公墓作为一个历史性产物,应当控制其规模,不应鼓励其发展。

  此外,是修订《殡葬管理条例》,还是制定殡葬法,也存有争议。有观点认为,殡葬是关系民生的一个大问题,殡葬工作不应当只局限于管理,国家应当制定殡葬法,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浙江在线网)


3、新式殡葬难推 二次殡葬改革急需进行

  “动辄几千元,甚至十多万元的殡葬费虽然有非正规的‘白事先生’从中欺骗,但与国人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及面子文化也不无关系。”一些学者指出,“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是推行殡葬改革的最大障碍,也是天价墓地、天价殡葬费的“死结”。

  记者瞭解到,广州目前市中心区域的公墓墓穴的价格最便宜的也要在6万元以上。这些墓穴一般约1平方米,以广州年火化量3至5万具的数量来说,如果全部要下葬,就必须占去5万平方米的土地资源。显然,“入土为安”的观念在当下及未来都是不现实的。但很多市民却觉得,丧葬费花得越多,逝去的亲人似乎就越有面子,在这个时刻再讨价还价,似乎不合时宜;让逝者尽快入土为安、尽善尽美地办好丧事被视为对逝者“最后的礼物和尊重”等,使得一方面墓地价格扶摇直上;另一方面,廉价节地的“绿色殡葬”却备受冷落。

  “由于民俗文化的惯性,以及社会心理压力的影响,民众对绿色殡葬还需要一个适应和接受的过程。”“atii00”等网友纷纷建议,现阶段须依赖“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支撑”,“政策不能拍一下脑袋就出台”,“要经得起论证”。(北京华夏经纬网)

  有学者指出,中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殡葬改革,初步实现了从保留遗体到保留骨灰的转变,现在急需进行第二次殡葬改革,提倡少占地或不占地的葬式,即实现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转变。殡葬工作不应当只局限于管理,国家应当制定殡葬法,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同时,从“入土为安”到绿色殡葬观念也需要各方推动、推广。(广东《南方日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