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无实质学术贡献署名”明确列入科研失信 22部门修订新规实施
http://www.CRNTT.com   2022-09-20 19:51:31


 
  一位地方科研单位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向记者表示,中青年科研工作者是各类科研项目的主力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个别没有实质研究和学术贡献的人,通过各种手段,在论文和研究成果上联合署名,这令很多中青年科研工作者感到不公。

  “这相当于无偿占有他人的科研成果,继而在职称评定、评奖,甚至是申请各类科研经费、参与各级别重点课题等方面获得利益,相比于直接的剽窃、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或者论文,这种方式更隐蔽,也更复杂,遭遇这一问题时,真正从事研究的科研人员往往有苦难言。”上述科研工作者说。

  《试行规则》中,只是笼统地将“违反奖励、专利等研究成果署名及论文发表规范”列入科研失信行为,不少科研人员反映,这难于落地。此次《处理规则》更具针对性——将“无实质学术贡献”明确为判定标准。

  “‘实质’两个字很重要,就是对项目要有科研学术层面的具体贡献,而不是其他贡献,才可以署名。过往我们处理过的一些案例中,个别当事人就是以对科研项目‘作了贡献’为理由辩解,但实际上他们的所谓贡献,都不是学术科研层面的,此次《处理规则》很好地明确了这一点,对我们开展工作有指导意义。”一位地方科技职能部门的人士向记者表示。

惩戒与纠错

  除了新增多项科研失信行为之外,相比于《试行规则》,《处理规则》还在惩戒与纠错方面进行了更新和丰富。多位科研人员表示,这体现出了“既强调从严惩戒,又引导主动纠错”的原则,有利于维护和构建“既公平严肃,又友好务实”的科研环境,避免了“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情况出现。

  在加强惩戒方面,有关部门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处理规则》第二十九条列出的十四项处理措施中,“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单列为一项处理措施。这一变化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普遍关注,他们认为,这能够对科研失信行为的实施者起到震慑作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