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 
《农民日报》刊发仲农平署名文章
http://www.CRNTT.com   2021-06-21 10:39:01


 
  当家做主的农民,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觉醒,也以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哺育着自己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工业化迫在眉睫。大国工业化的核心是重工业,而重工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果等待资本自发积累,这必将是一个极其缓慢的历史过程。年轻的新中国正被帝国主义围堵,拖不起,也等不起。无奈之下,压低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牺牲部分农业利益,成为当时工业化发展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如今,亲眼见证过“嫦娥探月”“蛟龙入海”等超级工程的人们,该如何去看待这一历史进程?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农民的牺牲和贡献,中国才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快速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我们今天举世瞩目的工业制造能力、稳居第二的综合国力,也无不是奠基于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

  也许,只有放在大历史中才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是党与农民在并肩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后而建立起的唇齿相依、交洽无嫌的信任关系。

  事实证明,勒紧裤腰带搞工业是当时的必由之路。且不说“两弹一星”、机械能源等重大科技项目在国防上的屏障、经济上的拉动,就从农业本身来说,到1956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历史首次突破300公斤大关,基本达到了热量安全线;1984年,粮食总产量首次实现4亿吨,人均粮食达到390公斤,“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这之中,除了体制优势外,工业化的牵引、化肥的作用、农业机械的使用,也功不可没。

  这也是作为主人翁的广大农民,对自己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义无反顾的奉献。在过去的岁月里,农民已经付出了太多、牺牲了太多,他们本应得到丰厚的回馈,过上更好的生活,却选择了继续奉献,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们热爱自己成为主人的这个国家,他们与新中国同舟共济、祸福相连,他们用辛劳与汗水哺育新中国的成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