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当前中国国民党两岸政策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及效果评析
http://www.CRNTT.com   2022-09-08 00:18:22


 
  (三)国民党误判形势丢弃两岸政策优势,将更加深陷被绿白势力左右夹攻的窘境

  国民党之所以处处担心如果坚持“九二共识”的两岸政策会使台湾民众逐渐抛弃自己,导致在选举中继续失利,使得国民党政治势力不断萎缩,从而使得民进党可能走向“一党独大”的“自民党化”,但这种认知显然是一种误判形势。国民党之所以数次遭遇败选,归根结底是由于其自身面临的党内恶斗成风、政党组织涣散、核心价值缺失、世代交替困境等诸多结构性矛盾,最终导致失去民心,尤其是失去青年群体的支持。当然,民进党恶意操弄两岸民意对抗,通过不正当手段抹黑对手等对选举结果也造成极大影响。可以说,国民党之败绝非因为坚持“九二共识”。〔26〕

  那么从岛内社会政治结构观察,民进党的“自民党化”是否有可能?民进党在蔡英文2016年上台执政以来,政治势力突飞猛进,岛内蓝绿政治板块逐渐向绿大蓝小的格局方向发展,尤其是2020年“二合一”选举过后,再次掌握“行政”“立法”大权的民进党延续了全面执政的态势,在野的国民党以及一众小党根本无力形成有效制衡,现在民进党只剩地方势力未能掌握绝对优势,故而其企图通过地方选举一举掌握全台政治资源主导权一直是未竟之功。民进党试图效仿日本自民党实现一党独大的长期执政的野心昭然若揭,但是否可以遂其所愿则有待商榷,目前看来尚十分困难,原因在于,日本与台湾的历史传统与社会结构差异较大,从而其社会分歧也较为不同,台湾社会蓝绿二元政治结构是由历史发展的长期结构性矛盾所形成,虽然近年有不断弱化趋势,但蓝绿意识形态严重对立所引发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之巨大差异,最终导致的统“独”矛盾短期内不会消失,甚至会随着“独”派一方的强力压制,引发统派一方的激烈反弹,故而壁垒分明的蓝绿选民结构,即使会有松动,甚至蓝营板块不断萎缩,但依然短期内不能改变此种社会政治结构,而这是日本社会所没有的现象。日本自民党之所以可以实现一党独大长期执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一点是目前日本国内的大背景并没有因任何政策或战略产生特别强的对立分歧和左右翼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的现象,日本政坛主流政治势力并不存在显着的政治分歧,而且这些自民党的主要竞争对手几乎都是从自民党分裂出来的政治势力,二者的意识形态、选民基础、政治结构差异并不明显,双方政治差异更多是一种政策立场上的不同。故而,民进党想要一举压制国民党,实现一党独大的政治格局难度很大,虽然国民党目前深陷结构性困境之中,发展势头令人堪忧,但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国民党过去依靠所掌握的丰富行政资源,形成的“二重侍从主义”体制,笼络了大部分地方派系,近年来即使地方派系势力在不断式微,但在短期内势力依然不可小觑,因此国民党在地方选举中仍有一定优势,甚至在地区领导人选举中仍有奋力一搏的筹码。

  所以,国民党应当坚定信心与有所定力,在两岸政策上勇敢应对,不能畏首畏尾。正如国民党前副秘书长张荣恭表示,“单边论述和双方共识必须平衡。国民党加强大陆政策的论述乃理所当然,以争取选票。但是,单边论述如果偏离了既有的双方共识,即失去开创两岸和平、促进台海稳定的功效,也就无从让民众在安全及生计的根本性议题上,作出品牌区别了。”〔27〕若国民党主动放弃自身处理两岸关系的优势,岛内主导发展两岸关系的主动权很可能被快速崛起的民众党所取代。台湾民众党主席、台北市长柯文哲凭藉特有的政治特质以及“两岸一家亲”的理念论述游走于两岸与蓝绿之间,获得大陆与岛内多数人认同,近期柯文哲在金门又突然抛出兴建金厦大桥主张,连结厦门机场与金门。柯此举在目前两岸对立气氛高涨下,看似走了个险招,背后目的正是对准企图走“亲美反共”路线的国民党,同国民党积极抢夺发展两岸关系主动权的意图明显,如果国民党一意孤行,届时被民进党与民众党左右夹攻,将会陷入更大的结构性困境。

  四、余论

  从国民党当前在两岸政策的踌躇不前来观察,短期内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的作为不可过高估计,甚至都有继续往后退的可能性。当然从大局出发,国民党依旧会维持与大陆的友好关系,促进两岸民间经贸文化交流层面继续保持热络,但在政党层面很可能会依旧保持相对的低调冷处理。从岛内选举因素考量,年底“九合一”选举来临,国民党应会将重心放在岛内,对于两岸议题应当会刻意回避或者低调处理。然而,年底“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即使打赢,但若不能大破大立进行结构性改革以及全党实现团结协作,2024年“大选”依旧机会渺茫。在中美持续战略竞争态势下,台湾问题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国民党也不会放弃继续向美国“表忠心”的机会,然而,一味亲美,短期内或许可以得到美国的垂青,但长期来看美国并不希望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失去制衡“台独”势力的刹车皮作用,同时作为美国打“台湾牌”的工具,国民党也不会比民进党好用,故而国民党并不会得到美国足够的重视与青睐。

  有评论认为,在两岸关系上,国民党有其义务和责任,因为中国国民党有“中国”二字,就应该胸怀全中国,而不能只图偏安一隅,得过且过,甚至时不时附和民进党一些主张,滑向台湾国民党的弱势政治格局。只有胸怀整个中华民族,胸怀台湾人民,为台湾人民谋福祉、找到台湾未来的前途,这样台湾人民的选票才会给你。因为有目标、有理想、有担当,才会有生命力。国民党应在稳定两岸局势发挥更大的作用,维护台海和平,同时,坚定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让国民党的主张能有更多台湾人民支持,在未来选举中,争取重新奋起的机会。〔28〕国民党如果废弃了基于“一中原则”基础上的“九二共识”,等于自失立场、自弃优势、自废武功。处理两岸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国民党的优势,如果国民党随意抛弃“九二共识”,为了一己之私,“拿香跟拜”民进党,那对其未来发展一定会造成更加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国民党应当坚持传统的价值理念,找准自身的历史定位,积极主动塑造民意而非被动迎合民意,继续深化“九二共识”论述,为其东山再起增加政治能量。

  注释:

  〔1〕《江启臣:两岸应重返不统、不独、不武状态》,(香港)中评社,2021年8月11日。

  〔2〕《朱立伦:两岸论述要一贯一致 不能变来变去》,(香港)中评社,2021年8月12日。

  〔3〕《国民党主席选举 朱立伦两岸政策》,(香港)中评社,2021年8月13日。

  〔4〕《赵少康:国民党应坚持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香港)中评社,2022年6月15日。

  〔5〕《朱立伦:秉持九二会谈的共识精神做两岸交流》,(香港)中评社,2022年6月9日。

  〔6〕《马英九驳朱立伦说法 九二共识是有共识的》,(香港)中评社,2022年6月16日。

  〔7〕《马英九:两岸沟通利台安全 没九二共识怎谈》,(香港)中评社,2022年7月7日。

  〔8〕《林为洲:九二共识时代已过应找新论述保和平》,(香港)中评社,2022年2月22日。

  〔9〕《驳斥暗独 朱立伦:不认同破坏两岸和平作法》,(香港)中评社,2021年2月16日。

  〔10〕刘相平、张萌:《第四次交锋:台湾岛内“九二共识”再争议述论》,《台湾研究集刊》,2022年第2期,第17页。

  〔11〕《洪秀柱:“九二共识”对台湾安全至为重要》,(香港)中评社,2021年8月27日。

  〔12〕《“九二共识”定海神针 蓝失信仰必沦亡》,(香港)中评社,2022年6月16日。

  〔13〕《卓伯源:蓝不能被绿牵制应力主“九二共识”》,(香港)中评社,2022年7月2日。

  〔14〕《朱立伦主张两岸“求同尊异”入国民党政纲》,(香港)中评社,2021年10月27日。

  〔15〕《回连胜文 李哲华:国共交流不能舍核心价值》,(香港)中评社,2021年8月31日。

  〔16〕《朱立伦提四个捍卫重返执政光复节回归假日》,(香港)中评社,2021年10月25日。

  〔17〕Tun-jen Cheng, “Democratizing the Quasi-Leninist Regime in Taiwan”, World Politics,421(July 1989), p.496.

  〔18〕《张亚中:国民党核心理念流失 如何重构?》,(香港)中评社,2021年7月31日。

  〔19〕温天鹏、陈星:《台湾地区中小政党发展概况及未来前景探析》,《台海研究》,2022年第1期,第45页。

  〔20〕《蔡正元:朱立伦调整路线完全是选举考量》,(香港)中评社,2022年6月11日。

  〔21〕刘相平、张萌:《第四次交锋:台湾岛内“九二共识”再争议述论》,《台湾研究集刊》,2022年第2期,第17页。

  〔22〕Mair, Peter 1997 Party System Change: Approaches and Interpretations. Oxford: Clarendon.

  〔23〕刘相平:《从“九二共识”存废之争论中国国民党民族立场迷失与危害性》,(香港)《中国评论》,2020年9月号,总第273期。

  〔24〕《连胜文吁国民党别怕绿殭尸 要坚持两岸和平》,(香港)中评社,2021年8月31日。

  〔25〕《杨泰顺:国民党太迷信中间选民与年轻族群》,(香港)中评社,2022年1月7日。

  〔26〕李立、温天鹏:《国民党两岸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动向分析》,《现代台湾研究》,2020年第3期,第7页。

  〔27〕《张荣恭:国民党主席应站稳何种两岸立场?》,(香港)中评社,2021年8月17日。

  〔28〕《李风答中评:朱立伦应为两岸开拓良好新局》,(香港)中评社,2021年9月28日。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2年8月号,总第296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