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工程师“卓越”的秘诀在哪里
http://www.CRNTT.com   2022-09-19 15:14:32


 
  “卓越”从何而来,又在于何处?一名工程师从合格到卓越有怎样的成长历程?清华大学工程教育中心林健教授认为:卓越工程师的成长过程表现为知识、能力、素质和经验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这种过程集中表现在工程师对工程任务的胜任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研究了卓越工程师的成长周期,清华大学李曼丽教授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成长的“六阶段论”,华中科技大学王昕红博士则认为工程教育、工程领域从业经历和继续工程教育三个阶段的有机组合是工程师成长的必然途径。杰出的华人工程师陆奇提出卓越工程师的五大信条:一是要善于站在巨人肩上做创新;二是要做业界最强的技术;三是具有自我迭代和跨界学习的方法论;四是“从我做起”的行动派;五是要有技术改变世界的信仰。作者在梳理学术界主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卓越工程师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系统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卓越工程师的成长过程受到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及个体个性特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工程师成长的每一个关键阶段所起的作用又各不相同。而其中工程(专业)教育、个人的个性特质(如心态平和、谦虚谨慎、勤奋努力等)和工程实际环境是影响卓越工程师成长的核心要素。作者指出,坚实良好的高等工程教育是卓越工程师成长的基石,随之对现代工程师的培养规律即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来的特征和趋势,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解析,归纳出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所形成的共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理论高度。作者对现代工程师培养的考察,既有理论层次上严谨的分析讨论,也有横向的国际比较;既有事实的陈述,也有力图客观的评价。这种考察是对国内外工程师培养历程的回顾,也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正是在这种宏阔视野的观照下,作者提出中国工程教育正处于关键期,顺应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批判性地吸收、借鉴世界高等工程教育强国的经验,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具有深刻的启示,对培养未来的卓越工程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本好的学术专着,既要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又要逻辑严密,有血有肉。审慎的态度和理论的系统性,是一个学者必要的素质。该书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靠工程教育研究的两大法宝“拿问题开路,拿证据说话”,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开展研究。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与产业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得人才培养和产业创新这两条驱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链条运转不灵,这是制约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工程师培养的主要问题。我国工程教育的大环境导致工科学生与工业之间存在巨大鸿沟,我们培养了太多“从学校至学校,从未到过工业一线的人”。由于国情、体制机制和文化等深层次原因,国外“很多好的东西不容易移植到中国来”。面对新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新工科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如何在根本上彻底解决工程教育的问题?对此,《卓越工程师培养论》作了全面、深入的理论探索、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通过梳理、分析、归纳、总结,力图在探索中保持理性、在反思中不断完善、在借鉴中获得启示,在行动中有所作为,并形成了完整的研究体系。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对当下的工程教育而言,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