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月刊:台青年的语言认同危机与导正策略
http://www.CRNTT.com   2024-01-20 00:53:47


表格1:您认为闽南语可以定为“官方语言”吗
 
  表格1:您认为闽南语可以定为“官方语言”吗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了原住民,其他族群对闽南语也可以定位为“官方语言”更多地持肯定态度,分别是闽南人73.1%>外省人67.9%>客家人54.9%>其他54.8%>原住民44.4%。语言是族群意识的核心。三十多年来,在台湾当局“去中国化”的社会语境下,在“本土化”“多元语言文化”乡土语言政策的带领下,闽南语被塑造成台湾的象征。由此可以看到这种“超族群”的选择,看到所谓的“台湾国族认同”正在逐步成形。

  小结: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台湾青年语言认同变化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闽南语被塑造成台湾的象征,闽南语在台湾社会中正在取得所谓“官方语言”的身份,闽南语“国语化”成了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这是一种“超族群”的选择。

  2.在台当局追求建立台湾主体文化、去除中华语言文化的政策推动下,“国语”认同出现松动迹象,在语言价值判断上,“国语”因为其实际上的通用语地位而依然远高于其他乡土语言,包括闽南语。但在语言情感评价方面,闽南语在亲切度方面高于“国语”。

  3.不论是情感评价,还是价值判断,与闽南、客家、原住民族群相比,外省族群对自己的母语——“国语”的评价最低。

  台湾社会语言认同的这种变化并不是一个意外④。1987年解严以后,由于政治、社会环境的变化、政治人物对族群、语言问题的政治操弄,语言政策也成了政治角力场,语言政策的走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单语走向多语,从“中国化”走向“乡土化”“去中国化”。语言政策的变化推动了语言认同的变化。在国家认同教育和社会动员机制下,台湾的本土意识和“去中国化”社会文化思潮逐步加强,台湾社会的语言认同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民进党当局对“国语”、闽南语、客语和原住民语的政治操弄下,语言沦为“台独”分裂势力的政治工具:闽南语、客语、原住民语是本土语言,是“我者”;“国语”被抹黑为“外来语言”,是“他者”。“国语是外来语言,闽南语、客语、原住民语是本土语言”等一系列“本土化”“去中国化”思想在台湾社会的确立和散播助推了台湾社会的语言认同从独尊“国语”向闽南语“国语化”转变。台湾语言认同的变化是民进党政治操弄的需要,更是民进党政治操弄的结果⑤。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