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谁在“高仿”部委央企行骗?
http://www.CRNTT.com   2023-11-17 17:01:01


  中评社北京11月17日电/据半月谈报导,近期,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科技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等国家部委的有关部门,以及国铁集团、中国稀土集团、中核集团等多家央企,接连在官方平台发布“防诈声明”。不法分子利用部委和央企权威形象,通过“高仿”权威机构和红头文件、钻热点政策空档等方式,对基层政府、企业或投资者实施诈骗。这种行为干扰了政策落实和市场秩序,侵害了相关主体利益,也存在数据安全隐患。

  20余家“国字头”单位发布“防诈声明”

  今年以来,已有20余家中央部委有关机构和中央企业密集发布“防诈声明”。非法组织和个人冒充部委、央企现象频发,有的坑地方政府,有的蒙投资者,还有的骗企业。甚至还有不法分子凭空捏造省部级、厅局级国家机关行骗。

  ——以帮助申报补贴名义欺骗地方政府。不久前,自称为“国家补短板强弱项领导小组”的组织和个人,假借县城建设等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甚至组织线上会议,宣扬能够帮助每个市县获得10亿到100亿元政府补贴资金。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公开声明,内部没有相关机构,没有设立类似专项补贴资金,从未组织过相关活动。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介绍,一些机构打着给地方运作申报补贴的名义,收取咨询服务费用,最终坑的是地方。想走捷径或者快速出政绩的地方官员容易上当,到后来只能哑巴吃黄连,不会去公开举报,因为这是属于揭伤疤和“丢面子”的事。

  ——以运作政府项目名义欺骗投资者。国家某部门一位在贵州驻村的第一书记,去年发现自己的名字被人冒用了,照片是另一个人的。在一个“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战略办公室”开具的工作证上,他变成了特派专员。一些非法团伙假借“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之名,实施非法集资、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在一些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容易上当。不久前,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诈骗案,犯罪团伙吹嘘有“政府背景”,营销“国字头”网站,短短几个月内,全国就有286人被骗,涉案金额2850余万元。

  ——以帮助融资为名义欺骗企业经营者。疫情期间,不少企业现金流较为紧张,打着发放“补贴资金”旗号的诈骗分子更易得手,获得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信任。

  半月谈记者采访瞭解到,自2019年底开始,一个名叫黄明清的人以融资为目的,冒充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伪造“新时代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文,“成立”所谓陕西省健康产业发展投资运营厅,打造从中央部委至省一级的假单位,还在西安高新区租赁一家企业大楼作为窝点。黄明清对外宣称,自己从国家申请到26万亿元,资金将用于大健康产业,他本人直接向高层汇报,不受其他部委管理。被黄明清租赁办公楼的企业信以为真,被拖欠200余万元租赁费也不敢向司法机关求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