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桂林:赶制酸鱼迎新春
http://www.CRNTT.com   2024-01-07 10:54:25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评社北京1月7日电/据中国日报社报导,1月5日,记者走进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江口村,伴随着琵琶伴奏的悠扬歌声迎面传来,村民一边哼唱着山歌、一边腌制侗族酸鱼、酸鸭、酸肉,忙得不亦热乎。

  走进村民韦吉荞家中,只见火炉的炕上已经挂满了酸鱼、酸鸭、冬至腊肉等各种腊味美食,香味扑面而来。夫妇俩在忙活着腌制酸鱼,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备足“年货”。

  侗族人民喜酸,“侗不离酸”是侗族民间俗语,几乎所有菜肴都可以用酸进行调制,也是侗族美食的独到之处。在龙胜侗族,每家每户都会在家中留有一角用于储藏“侗家三宝”的坛子,在侗族传统中,这是属于侗乡人的美食秘籍。“侗族人坛子里的酸是不能断的,我每年都会一次性做几百斤的酸鱼储存起来。” 村民韦吉荞说。

  韦吉荞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江口村土生土长的侗族青年,年幼时他就围在长辈身边观看制作“侗族三宝”,耳濡目染下,如今他也继承了这门腌制的手艺。他的爱人韦苡萱从贵州远嫁至江口村,她入乡随俗、勤学好问,很快也掌握了这门美食制作秘诀,如今,两人配合制作“侗家三宝”技艺娴熟、如鱼得水。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万山环峙,五水分流,自然生态良好、江清水甜,江中鱼肉鲜嫩,鲜脆爽口。相传在很久以前,龙胜侗族人为了延长鱼肉的保质期,侗族人想到了可以借用腌制酸肉的方法制作酸鱼,这样一来鱼肉就不会变味。酸鱼制成后,再用当地特色糯米饭将酸鱼肉包裹起来,就变成了侗族人的本土“汉堡”,不管山上砍柴火还是下河打鱼,侗族群众都会带上当做午餐,既省时又便捷。酸味,也逐渐成为侗族人饮食文化中的一个象征。

  “我一般选择在每年的十一月份左右制作酸鱼,我们习惯用自家养殖的草鱼来制作,它的肉质更紧实,更鲜甜。”据韦吉荞介绍,酸鱼和酸肉、酸鸭的制作过程一样,先把备腌的草鱼洗净,用刀利落地去除内脏,在鱼的表面均匀地撒上食盐,然后放在火炕上熏烤或者太阳下晾晒三天左右,去除鱼身上的水气,同时使盐味慢慢渗入鱼的体内。晾晒完成后,在鱼内外均匀抹上蒸熟的红糯米、甜酒和辣椒粉调制而成的腌糟,再逐条放入坛子内,上面再铺上一层用袋子包好的腌糟,最后铺上芭蕉叶,其独有的香气可浸入腌鱼中,增加鱼的风味。将坛子放置阴凉处后盖上坛盖,用几十斤重的石头压住坛盖后,便可交由时间,静待酸味逐渐蔓延开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