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腾华局长 |
中评社╱题:打造珠三角优质绿色生活圈--访香港环境局局长邱腾华 作者:刘乃强(香港),全国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本刊学术顾问
“珠三角优质绿色生活圈”提出来已经有近一年,但粤港两地政府好像没有太多的落实措施,而市会上亦未有热烈的讨论。对于这个关乎香港和整个珠三角未来发展环境的重大问题,我们走访了环境局局长邱腾华先生,谈谈“生活圈”的理念和最新的发展。
刘乃强:现时“绿色生活圈”的概念已被整个珠三角接受了,而在珠三角地区规划纲要中也有提及。邱局长可否解释何谓“绿色生活圈”?
邱腾华:关于“环境保护”这个理念,在“十一.五”计划中已有阐述,亦在珠三角的发展纲要中被强调。对香港来说,第三届特区政府已明确表示,环境保护将是发展重点。事实上,行政长官在第三届选举期间提出的政纲(进步发展观),以及过往在“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协全国委员会)上都提到环境保护的观点。简单来说,就是在发展同时,也要做好保育工作,包括环境和生态保育,并且希望在发展与保育之间寻求一个平衡,为市民构筑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过去两年,在行政长官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有不少篇幅讲述环境方面的工作,不论是政策、法例,以及资源的投入都是多方面及全方位的。此外,第三届特区政府更在体制上进行重要的改革,将前身为环境运输及工务局的环境科与环保署合并,成为现时的环境局,而工作范围则进一步提升,除把能源和环保结合在一起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可持续发展政策,目的是透过政策的协调,让社会发展加上生态保育的要素。
这四个方面,能源、环保、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保育,其实是一个很完整的概念,这个概念基本上以改善环境为目标,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轴。
世只不少地方政府均希望做到以环境为主,并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轴,将“能源、环保、可持续发展及生态保育”融入为一个十分完整的概念,但少见实施。早前,我到访美国麻塞诸塞州和其他如加州的州政府,或是英国的时候,各地政府均主张把能源和环保结合在一起。因此,特区政府作出体制改革,将可较具体达到发展和环境连成一线的目标。
谈“珠三角优质绿色生活圈”的构思,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治理环境之余,也希望藉此建立优于其他地区的环境。“优质”二字不单指生活品质达到优良,亦要优于其他周边地区。事实上,“生活圈”概念的重点并不在于工业或是某些环境的治理当中,而是整体上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以“绿色”为主-“绿色”的概念已超越“蓝天”、“绿水”的狭隘理解,而是一整套完整的环保概念。
粤港环保合作理念是从治理发展到节能
刘乃强:这综合概念是如何产生的?
邱腾华:众所周知,香港与珠三角地区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在提出“绿色珠三角”概念前,香港与广东省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治理方面的工作,针对已出现的问题作出解决。如在2002年,两地政府提出共同订立2010年空气排放标准,以及共同进行类似深圳河的水资源治理工作等。从治理到发展,继而谋求建立一个优于现在的环境,已在理念作出转变。因为今天处理的环境问题是昨天造成的,但如果总是停留在处理昨天的问题,那么我们就永远落在环境问题的后面了。所以,今天要处理环境,我们不仅治理过去,更要同时建构将来,这与我国科学发展观及国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致的。
举一个例子,就是两地政府早于2002年订立2010年的减排目标虽然基本达到,但若再针对小的指标加大努力,生病才吃药打针一样,永不能彻底改变在工业源头、都市源头、运输源头等污染源头做成的污染,结果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两地政府在07年提出,并在08年4月开始实施清洁生产伙伴计划,直接将治理污染的资金跨只投入内地,与内地携手,致力改变“生产文化”。从治理到节能,两地政府的理念是完全配合的。
粤港之间关系更加互补和互助
刘乃强:粤港之间在这些方面如何加强合作?
邱腾华:粤港两地市民生活在同一天空下,呼吸相同的空气,饮用相同的水源,可说是唇齿相依。2007年,香港政府推出清洁生产伙伴计划,我们投放九千三百万港币进行“跨只资助”。因为我们清楚知道,若然内地环境有问题,我们也不能避免受到影响,因为不少香港投资者在珠三角地区设厂。自08年4月至09年3月,共有160间工厂参与这个计划,而在共同治理的信念下,香港市民普遍乐于接受,并希望在外国技术协助下,参与计划的160间工厂可在同业之间互相推广和分享。事实上,广东省市政府投入的资源较我们更多,目的就是希望在相同理念下,彼此有更多资源可予互动和互用。
另一个例子,就是与国家签订的清洁能源备忘录。早前有人提到,为何行政长官与张国宝主任负责签订这次合约?但若我们宏观地看待区域的能源使用,便会发现输气管道和液化天然气站可以共用的时候,资源共享就是双赢,而清洁能源备忘录的签订正好体现了这种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亦可降低资源的重覆投入,减少污染。今天,我们与广东省,尤其是深圳的利益是互为一体的,因为西气东输能到达深圳,深圳能用,我们也能用,这是双赢的;第二,从国家层面看,整个华南地区的整体能源逐步走向清洁,就有赖广东和香港的经验。
“有机互动互补”的概念是大家共同努力,不断互动地从清洁生产、解决空气和污染问题,直至建立一个可持续清洁能源的使用。这互动将来有望发展到其他循环经济领域,甚至近日才引入的CDM清洁发展机制内。事实上,藉着香港作为门户,可将外国的资金投入内地,或帮助内地通过香港去引进。
粤港环境保护问题应把“点线面”结合好
刘乃强:我们能否从一个较宏观的视野看环境问题?
邱腾华: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形容环境问题。在“点”方面,由于香港市民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因此环境问题总是高居第二或第三位,仅次于金融海啸带来的经济问题,或教育问题。至于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也存在相同的“点”。不论广州市、深圳市,或是规模较小的东莞和佛山市,当居民的经济条件改善后,对环境的要求也会逐步提升。换言之,大家对于生活上的每一个点,都希望得到提升。但是,要解决环境问题,并不单是一个点的治理。对香港来说,我们会透过法例、拨款、政策和资源努力做好。
虽然在生活上有很多的“点”,但我们必须将其连成一线,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在空气监测中,两地政府自签订2002年的协议后,双方已有一个共同的空气监测制度,香港与内地的二十多个城市均受到监控。现时,大家可从互联网上得知二十多个站的空气质素。同样地,水质的监控上亦已建立监测模型,利用数学模型计算任何珠江流域内的河流污染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