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8日电/仅10%的患者信任医生——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院长于金明带来的一项华东地区30家医院医患关系的调查结果,引起不少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一个星期通宵达旦地排队挂号,专家5分钟就打发了。”患者的不满溢于言表。
“一上午要坐5个小时,看50名患者,连水都不敢喝。”医生的窘状也让人同情。
新华网报道,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代表委员们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此决心和行动指向,让人们看到医患矛盾化解的希望。
一半医学生不愿从事临床 医患矛盾加剧“没有赢家”
“到医院就像进了一个黑洞,只能由医生牵着走。”过度的检查、治疗和推诿病人使一些患者不禁疑虑:“我还能相信医生吗?”
“我们被患者家属逼到墙角,任凭他们辱骂,有的还要动手,直到警察来才解围。”回想起亲身经历的一场医患纠纷,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儿童医院护士长胡梅英至今心有余悸。
医院聘请大量保安,医生戴钢盔上班,患者带录音笔就诊……本应站在同一战壕的医患双方,近年日益走向对立,有时甚至演化为暴力。
卫生部统计显示,从2006年到2010年,全国医疗暴力事件陡增70%,仅去年就有数名医护人员被砍伤。一些医生因此自认是“弱势群体”。
医患不信任导致了撒网般的检查,医患矛盾则让医生不敢承担风险,延误或推诿患者。“按说只要有1%的希望,医生就要尽100%的努力,但因怕纠纷,一些医生一遇难题就放弃。”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卫生厅厅长李利说,医学是实践科学,不敢探索,疑难杂症可能永远治不了,医学不可能进步。
更令人担忧的是,因为执业环境差,一些医生、医学生开始放弃医学事业。调查显示,近八成医生“不让子女从医”;北京市医学院校本科生中,愿意从事临床医学的只有一半。
“医患矛盾中没有赢家。”一些代表委员表示,医患矛盾突出,不仅损害双方的信任,而且影响医学的发展,最终受害的是全社会和所有人。
七成纠纷“症结”在沟通 “视病犹亲”赢得理解尊重
“自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中央投入600多亿元支持了1万多所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这几年社区医院能力有所加强,但人才队伍还是欠缺,难以留住患者。”全国人大代表、卫生部部长陈竺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医院不堪重负。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的日门诊量屡破1万;山东省立医院日门诊量平均为7000多人次,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