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潘锡堂(中评社 李娜摄) |
中评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李娜)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潘锡堂日前参加第三届中华文化论坛时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针对两岸文化交流、蔡当局推进的“文化台独”等问题,潘锡堂表示,文教在两岸融合发展的有局限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教相当于准政治谈判,双方没有办法纯粹为了文化交流而交流,因为政治立场和定见会自然而然融入其中。
谈到蔡当局在岛内不断推进“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教育台独”,潘锡堂表示,蔡英文在用一种“软趴趴”的方式来宣告和大陆“和平分手”,此类“柔性或渐进式台独”手法影响恶劣而又深远,蔡拟从根本上改变台湾人的国族认同,然后借此达到台湾走向“法理台独”“政治台独”的目的。
文教就是准政治谈判
潘锡堂对中评社记者表示,在进行文化交流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会不知不觉的融入政治立场和政治定见,比如在马英九主政的八年时间里,两岸政治高层通过两会签了一些协议,大部分是关于经贸,大陆本以为经贸谈得差不多,可以进入到政治对话,但是马英九觉得从经贸直接谈到政治,太快了,还需要有文教的交流。
可是为什么文教议题到后来连碰都没碰?潘锡堂认为,其实文教就是准政治谈判,两岸政治的差异会自然而然融入到文教当中,就是没有办法纯粹为了文化交流而交流。
蔡英文的“文化台独”欺骗性更大
针对目前蔡英文当局以“借壳上市”的手法来包藏其“去中国化”“文化台独”的具体作为,潘锡堂表示,表面上,蔡当局口口声声强调“维持现状”,也宣称对大陆“承诺不变、不挑衅”,但却在文化、教育领域对“台独”暗渡陈仓。从史观层面进行的“去中国化”,究其本质,可视为“文化台独”“教育台独”与“史观台独”的实践,可看做“真材实料”的台独举动。
“法理台独”“政治台独”会直接踩到反国家分裂法的底线,但是透过“去中国化”来进行“文化台独”“教育台独”,从反分裂国家法的角度来看有模糊空间。“等于蔡用一种‘软趴趴’的方式来宣告和大陆‘和平分手’。”潘锡堂对中评社记者说道。
潘锡堂谈到,如果民进党要走“文化台独”“教育台独”,必须要把时间拉得很长,这样一来欺骗性会更大,比较会让大陆松懈,看上去好像觉得没那么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