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CPI:你为何一次次网上“走光”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10:50:20


  6月8日,路透社再次抢先发布我国经济数据,预测中国5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上涨5.4%。彭博也发布称,经济学家预测显示,5月份的中国CPI同比涨幅为5.5%。而根据记者掌握的数据,另有四家国内外证券机构对5月份的中国CPI同比涨幅也为5.5%,三家机构对5月PPI预测为同比增6.4%。 

  而上周五A股在最后一个小时的交易时间内“意外”地大幅反弹、上证综指迅速上涨30余点也被网民看做是“5月CPI数据外泄”的证据。 

  事实上,以路透社为代表的外国媒体及相关机构对我国经济数据的预测准确度相当之高。2008年以来,路透社已经累计7次精准地“猜”对我国月度CPI。 

  记者调查显示,每当数据发布之前夕,各种传言开始在市场里散播,而这些传言的共同出处都是“消息人士”。记者向多位提前提供数据的人士询问消息的出处,答案模棱两可:朋友、同学都有可能成为消息的来源。另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研究员、经济学家,更是能准确预测,甚至是提前获知经历过调整的数据。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由于各种传闻、消息人士的出现,原本可能真正左右市场走势的宏观经济数据,在资本市场中成了信息占优一方获取利益的筹码。大多时候,机构在正式数据公布之前,就会根据提前得知的消息布局市场,这也是众多机构、人员不惜代价提前获取数据的原因所在。” 

  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从原始数据,到数据生成,再到数据发布,整个链条的内部周转时间较长,确实容易出现泄露的情况。 

  数据泄密导致国家权威性下降,对于市场的公正性形成挑战。中国社科院人民财富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贤在微博上表示,在近年来国家统计局数据不断发生“未卜先知”的情况,数据反腐已经成为反腐败的新课题。(时间:6月15日 来源:解放日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