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乳品新标准争论焦点 |
三聚氰胺事件以来,中国奶业已经没有什么新闻可以令人震惊了。所以,这几天“中国奶业标准全球最低”的消息(中广网6月18日),不过是灰头土脸的面孔上再擦一把泥而已。
“标准全球最低”的证据,是相比2010年前,蛋白质每百克由2.95克降至2.8克,细菌总数由每毫克50万个增至200万个。我记起来了,《生乳安全标准》去年有过争议的,只是“抗议无效”。
GDP真不是一切,一包牛奶都可以包含社会的信息。不过,牛奶跟世界差距大,为什么跟自己的过去比,也要蛋白质越来越少、细菌越来越多呢?据说,这是“国情”,因为中国的奶牛大多是散户养的。去年国标施行时的理由是这个,现在解释也是这个。去年以前,中国的奶牛难道就不是散养,标准为何高一点呢?据说,那以前的标准执行并不严格。那我们不免要继续疑问,难道标准降低了,就准备严格执行了?
还有辩解降低标准不太影响牛奶质量的,说“表面上看低了,实际上是高了”,因为新标准中的2.8克蛋白质只是最基本的,比这高的,再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按质论价。明白了?新标准一施行,原本不合格的,可以合格了;原本合格的,可以“优质优价”。这就是“牛奶质量没有太大影响”的意思。
与一切领域一样,牛奶这个行业,行当又专业,利益也复杂。我们看到整个奶业在增强蛋白质含量的数据之战中被三聚氰胺攻陷,看到奶业巨头之间相互攻讦恶斗无底线,看到“国际奶业趁乱入华”之类的“盛世危言”,看到从“鲜奶之禁”到“标准之争”的大戏。大戏中,既有行业整体性的沦陷,也有市场寡头的战争;既有“民族品牌”直击消费爱国主义软肋,也有照顾奶农利益口号诉诸底层关怀;既有“国情”幌子下的标准改定,也有标准实被大企业绑架的传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