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个月,中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按此速度,即使未来4个月零增长,今年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也已成定局,远远超过年初制定的8 .9万亿、增长8%的目标。与此同时,关于中国宏观税负是否过高的讨论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笔者注意到,针对近期围绕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国际排名是否第二的争论,一些专家通过媒体对此进行了质疑。在笔者看来,诸如福布斯杂志等关于税负痛苦指数的国际排名是否科学的讨论,根本没有学术价值,机构也好,杂志也好,搞一些排名,不管如何设置指标,都难免挂一漏万,有不科学之处,但不可否认,“税负痛苦指数”本身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其一方面可以说明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一个国家财政支出有多少用于社会福利等民生领域。即便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的排名并不科学,也可以通过中国宏观税负的真实情况以及社会福利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情况,对民众感知的税负痛苦程度进行衡量。
在财政比较规范的欧美国家,对于宏观税负的计算本身没有多大争议,但在我国,由于政府收入的不规范,以及名目繁多的以费抵税等和制度外收入不公开、不透明的事实,中国的宏观税负一般有大中小三种算法,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是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口径的宏观税负是财政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里的财政收入是包括税收收入在内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政府全部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政府全部收入不仅包括预算内财政收入,还包括了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以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名义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没有纳入预算内和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很多学者和机构之所以在中国宏观税负的数字上打架,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家计算的口径不一致。欧美国家政府除了税收和社会保险基金之外,几乎没有别的收入,因此,用欧美国家的标准来计算中国的宏观税负显然会少算政府收入,用少算政府收入的数字来进行国际比较,不仅没有意义,反而会闹笑话。
即使以2009年的数字为例,笔者看到社科院学者张斌将中国政府的全部收入分为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包括土地出让收入)、社会保险基金缴费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等,据此计算出2009年中国大口径的中国宏观税负为31.4%,但很显然,这种算法本身遗漏了政府的制度外收入、政府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费用、政府收到的捐赠收入等,即使不考虑中国国有企业的真实利润状况以及与政府的关系,也意味着,以大口径计算的中国宏观税负远远高于31.4%的水平。而去年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0》显示,2009年按全口径计算的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 D 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2.2%,这个数字,也没有计算政府制度外的收入,根据这两个数字,基本可以判定,中国的真实宏观税负至少应该在33%以上。而考虑到2010年财政收入增长21.3%,达到8.3万亿,土地出让金2.7万亿的事实,在G D P增长只有10.4%的情况下,意味着2010年中国宏观税负的总体水平至少比2009年高2个百分点,因此,2010年,中国宏观税负保守估计在3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