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粤港边界30年

http://www.CRNTT.com   2008-12-10 00:06:33  


 
  到了1980年,当特区受到非议时,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任仲夷还举出逃港者的例子,力证办特区的好处:“以与香港一街之隔的沙头角公社为例,全公社当时人口1300多人,解放以来往香港外流的2600多人,等于两个沙头角。前几年,每年外流120多人。从1979年开始,外流大大减少,到了1980年,不仅没有出走的,以前去到香港的人还有些要求回来。”

  其实,改革开放后最早引进的外资中,相当一部分与当年的逃港者们密切相关。

  逃港者曾经汹涌,继而消失,并且归来——我们正是想用这些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为改革开放的动力做一个意味深长的注脚。

  边防一线的30年

  是先没有了逃港者,才没有了铁丝网。 

  没有了铁丝网,逃港者更少了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特约撰稿冯立峰、宋京涛 深圳报导

  伶仃洋东,大鹏湾西,有着也许是中国最为特殊的一条边防线。

  比如,它是中国最名副其实的“边防一线”。

  1982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特区与非特区之间建立特区管理线,设置边防联合检查站,被称作粤港边防“二线”。原来的粤港边防即被称作“一线”。

  “1969年我们的部队到这里时,‘一线’东起南澳葵冲,西至宝安固戍长达260多公里。”广东公安边防六支队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1988年“一线”改为盐田避风塘到南头大新码头,近70公里。后来大面积填海又使70公里变为现在的83.1公里。

  与变化的边防线长度相比,1978年对于粤港边防“一线”是一个更大的转折:持续20多年的逃港潮在这时达到顶峰,然后迅速跌落。

  2000年以后,在深圳湾、大鹏湾这些当初逃港者入海的地方,边防部队拆除了铁丝网,建设了滨海栈道。

  30年来也有些东西没有变化:对面新界的群山,以及中英街上香港一侧矮小的门市房。

  紧张的边防线

  1987年,刘柏林到深圳服役的第三年,爆发了最后一次较大的集体逃港事件。

  “大白天的老百姓就从草丛里往边界跑,那时候战士不能开枪啊,就上去拦。抓住一个,可是跑出去好几个。”现任边防六支队大队长的刘柏林说,逃港者并不在乎警告,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明目张胆”。

  这次被称做“6.20”事件的大逃港,与其说是过去逃港潮的延续,不如说是30年逃港潮的终结。当时谣传英方将大赦三天,非法入境者都可获准成为香港居民。由于此前7年港英政府一直将所有偷渡者遣返,所有有着“跑过去”想法的人都把它看作最后一个机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