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粤港边界30年

http://www.CRNTT.com   2008-12-10 00:06:33  


 
  就在这次反偷渡会议上,就逃港的性质和原因曾一度出现尖锐的争论:到底是政治原因还是经济原因。但李定说,基层干部都明白,外逃的原因就是穷,只是过去没人敢在高级别的会议上说出来。

  后来过了很多年,他们才瞭解到,邓小平在1977年到广东视察时就讲明:“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1979年初,杨尚昆也来到了广东,出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等职。他和习仲勋在延安时期就很熟悉。

  杨尚昆下去调研的第一站到了佛山。和习仲勋一样,他对“文革”后的民生凋敝痛心疾首:“把我们的国家搞得混乱不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现在还有百分之几的人吃不饱,有的地方甚至还有卖儿卖女、大量逃荒的,国家搞成这样,令人痛心。”

  杨尚昆同样要求地方干部把生产搞上去:“现在最苦的是农民,首先是让农民喘喘气,休养生息。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首先把农业搞上去,争取农业大丰收,让人民吃饱肚子。”整整10天,杨尚昆先后前往佛山、顺德、中山、珠海、斗门、台山和新会等县,向社队干部和农民瞭解情况。

  持续的偷渡外逃引起了中央的重视。1979年6月10日开始,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召集会议,研究广东反偷渡外逃问题。

  代表广东省委汇报的寇庆延最后请中央指示。李先念说:总的是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要发展生产。再就是要惩办一些,这是辅助手段。“生活问题很重要,生活不安定,你想堵也堵不住。所以要发展生产,才能安定人心。”这些话记录在编号为“粤办字〔1979〕58号”的文件里。

  中央的思想传达到广东,与习仲勋、杨尚昆想法不谋而合。在惠阳地委的反偷渡外逃会上,习仲勋对大家说,偷渡要治本,首先就是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只要生产上去了,收入增加了,就是与香港那边还有相当差距,也可以稳定人心,大大减少外逃。

  这个讲话随后被印发到广东省各地政府,成为调整反外逃政策的根据之一。

  发展生产第一个是调整种植计划。1979年秋,刚刚成立的深圳市得到省政府指示,在粮食自给的前提下,可适当调减粮食种植面积。

  结果只用了两年时间,全市就挖了7万亩鱼塘,改种7万亩蔬菜田,是原来的10倍。农民不仅减少了负担,还增加了现金收入。

  那时分管宝安财贸工作的李定说,他本想带着莲塘的干部养鸡,但超过5只就是资本主义。“这边不行,我们就去新界养鸡。”

  虽然农民都可以凭《过界耕作证》进入香港,但是必须早进晚归。李定就把分管政法的省委常委寇庆延请到莲塘的大队办公室,说要在新界建个养鸡场,靠生产治外逃。他希望寇庆延给个政策,允许20个养鸡场工人长期留在新界,“你要是同意,这20个人就留住了;你要不同意,我这20个人就是逃港了。”

  寇庆延当场在李定的报告上签了字。李定就带人在新界搞了20万只的养鸡场,规模当时在全国都是罕见的。

  广东当时另一个新措施就是“五定一奖”,即定劳动、定地段、定成本、定分工、定产量,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

  在这种体制中,劳动力越多的农户发展就越快,过去靠逃港寄钱养家的家庭慢慢没有了优势。很多父母就叫逃港的孩子回来种地搞养殖。

  当时横岗镇有个姓钟的宣传典型。她的两个儿子都外逃到香港,后来因为磨豆腐、养猪、养鸡,劳力不够,就把儿子叫了回来,最后一家就养了一万多只鸡。

  李定说,到1983年前后,回乡定居搞种养的外逃农村青年多了起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