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金融双中心 港沪可共同增长

http://www.CRNTT.com   2009-04-05 10:41:10  


中国的经济规模可以支撑两个金融中心,并形成良性竞争。
  中评社香港4月5日讯/大公网今天登出余柏全的文章“港沪双中心可双赢”。作者认为:“中国正在持续增长的庞大的经济规模和潜力完全可以支持两个金融中心。在金融市场,多一个中心,有机会把整体市场的体积扩大,使两个中心可以共同增长。此外,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发展单一个中心的风险也较大。”文章内容如下:

  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高效率的国际金融中心,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力,国务院之所以确立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并不仅是因为上海具有远东金融中心的历史传统,更因为上海有辐射深远的国内最重要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沪建“中心” 势在必行

  目前上海已是全国的金融中心,2008年上海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至2008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589亿元,贷款余额24166亿元。

  上海已建立起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票据业务中心等在内的类型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全市现有各类金融机构689家,2007年底上海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6.94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总资产额大约11.5%。在上海经营的外资金融机构有165家,资产总计7606亿元,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总资产80%以上,预计将有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驻上海,并会积极争取开展人民币业务,从而加快人民币的国际流通。

  上海期货交易所2008年累计成交额29万亿人民币,新上市的黄金期货全年成交额达到1.49万亿元。同时,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铜在影响国际铜价、参与国际定价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股市方面,2008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企业有864家,总市值约10.7万亿元人民币,全球排名第六。2008年成交金额18万亿元人民币。全年共有76个新股上市,新股IPO集资额1034亿人民币,全球排名第二。上海金融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为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在上海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以及数目众多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政策利好的产物,而不是市场积极发展的产物,管制较严而效率不高。但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最终要靠市场的选择,吸引市场人士靠的是效率与规范,而不是仅仅是国务院的一份文件。因此上海要成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除了金融业规模要加强以外,上海有关部门的思维必须更贴近市场化,更贴近法律,以创新、效率和规范进行制度性的改革,实现金融业真正的市埸化。同时,国际金融中心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货币自由流通是必要条件,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前提。按照国务院2020年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时间表,亦即10年后人民币将可全面自由兑换。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