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捐助》依然未改对弱势群体的不尊重

http://www.CRNTT.com   2010-02-15 10:57:09  


   
  也许对于早已登顶春晚小品王位的赵本山来说,这样的批评微不足道,可以不屑一顾。因为他早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捐助》“笑果不足”。不过,作为赵本山老师的“粉丝”,这样的批评我是仔细拜读了的。我不但觉得网络上的批评句句在理,而且,这样的批评还是对赵本山和《捐助》的“手下留情”。在我看来,植入广告、小沈阳“缺彩”和亮点不多都只是《捐助》作为一个有几分庸俗的小品的“表面现象”。《捐助》真正的问题是——赵本山用一个看似倡导做好人好事的“捐助”为观众其实上了一道有“毒”的菜——被铜臭浸染的扭曲的价值标尺和是非观念。
  
  在《捐助》里,赵本山原本打算捐3000元钱的,结果捐出了3万元钱,这不但是他的全部,也把他亲家王小利用来相媳妇的钱全部搭上了。对于这样的重大失误,赵本山在王小利面前不但毫无愧疚之意,反而以为自己在做好事而理直气壮。赵本山虽有助人之心,但最后却步入“面子”误区,而且认为钱捐的数量越多越有面子,管你捐后死人倒屋还是去喝西北风——这哪是真正的捐助?这分明是在拿钱买面子。待到被捐助对象——寡妇孙立荣出场,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孙立荣见了捐助自己的对象不是下跪,就是喊爹,甚至要把自己的后半生相托。这哪是真正的受助?这分明是见钱眼开——在钱面前,什么道德、什么羞涩、什么尊严都统统见鬼去了!
  
  我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真正的慈善,不是在“钱”,而是在“心”。一个亿万富豪,如果并无悲悯之心,哪怕砸出再多的钱,也只能算作秀;一个街头乞丐,把手里仅有的一元钱送给一个更落难的人,也是大大的慈善。而被捐助者,受助的更应该是“心”——是慈悲之心,是自强之心,是回报之心。否则,谁捐了点钱给自己就可以喊谁“爹”,这和交易和买卖有什么区别?从这个意义上,《捐助》不仅是对真正捐助精神的曲解和误读,而且在倡导一种“金钱至上”的庸俗价值观。按照这样的价值观,《捐助》的名字还不如直接改为《钱助》来得明白和直接得多。
  
  当然,赵本山也可以这样说——我演的是小品,反讽才是我的目的。“反讽”当然是可以的,但问题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洗礼,经过法制意识、合作意识和市场意识洗礼的中国农民,早已不是《捐助》里那种花钱买面子而不顾他人死活的主了——赵本山用一个现代的捐款外衣,包裹着一个脱离现实,也许是30年前的农民形象甚至已经并不存在的农民形象,这样的小品,能让广大观众“共鸣”和鼓掌吗?
  
  2009年,我曾在国内首次提出“心灵富豪”这个概念,并准备在2010年4月推出首届“中国心灵富豪榜”。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人的物质财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而心灵财富不进反退。基本道德意识的淡薄和健康价值标准的缺失成为当下中国最大的“内忧”。作为国内最顶尖的小品艺术家,赵本山在春晚这个舞台上,除了为观众提供欢笑之外,本应该从“心”出发担当更多。但遗憾地是,赵本山不但没有这么做,反利用自己独特的影响力把春晚娱乐成一个赤裸裸的铜臭平台——这样的《捐助》,注定是缺钙的《捐助》;这样的赵本山,注定难逃被观众用脚投票和迟早抛弃的命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