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向“香港雷锋”学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10-04-20 10:37:03  


 

  ●大陆雷锋背后的英模体系

  ○以汶川大地震英模为例

  汶川大地震后,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成员共有36位,其构成为:主持人:1人;军警:17人;官员:6人;医护:3人(其中1人同时为军人);教师:5人;路政:3人;学生:1人;农民志愿者:1人。其中这位农民志愿者,是赶赴汶川支援的唐山农民,从其报告的文本来看,其作为“农民兄弟”的代表成分浓,作为志愿者的代表成分弱。

  ○大陆雷锋突出身份

  可见大陆雷锋的构成逻辑,与香港雷锋截然不同。香港雷锋可以称为义工A、义工B……,而大陆雷锋则是称为警察A,农民B……,前者突出的是个体,后者突出的是身份。尽管汶川大地震中,类似香港义工的大陆志愿者为数也不少,但总体还比较孱弱,而且这套英模体系,也并没有考虑要纳入志愿者。即便会纳入,起的也是点缀作用,而不是改变现有逻辑。

  ○特点:本职工作之内的特殊表现;基于国家体制

  英模体系中的“善”和“义”,就是指本职工作之内的特殊表现,追求“善”的驱动力来自于岗位的光荣。国家由不同的岗位组成,每种岗位都有道德标杆,激励从事该岗位的人向标杆靠近,每年又有新的标杆涌现出来。如果从事国家工作人员的岗位,标准就是亲民爱民、高风亮节、忘我工作;如果从事人民群众的岗位,标准就是纯朴厚道、吃苦耐劳、甘于奉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