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舟曲之殇的背后

http://www.CRNTT.com   2010-08-12 09:32:01  


泥石流漫过舟曲村庄城镇后的场景(8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中评社北京8月12日讯/“我们看到,从‘陇上小江南’到泥石流多发区,舟曲县只用了短短半个世纪。据统计,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削减。”而“这是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第一财经日报》今天登载刘胜军的文章“舟曲之殇的背后”,详细内容如下:

  一场泥石流给舟曲县带来了灾难性打击。面对灾难,甘肃省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舟曲之难主要源于“5.12”汶川大地震致使山体松垮,以及半年多长期乾旱后的瞬间性强降暴雨。

  笔者认为,这固然是客观诱因,但长期以来的“环境破坏型”发展模式种下的恶果,也是原因之一,我们也不能回避。面对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唯有反躬自省,才能避免更多更大的悲剧发生。

  我们看到,从“陇上小江南”到泥石流多发区,舟曲县只用了短短半个世纪。据统计,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削减。

  这是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保持9%以上的平均增速,支撑这一奇迹的是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而非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其实,在经济起飞的初期阶段,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有其必然性。其一,高素质的人才缺乏,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只好主要依赖低成本的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吧),而这一低成本又主要来自扭曲的汇率、利率或劳动力、环境等资源价格。其二,经济腾飞初期,公众环保观念滞后,对物质文明享受的渴求远远压倒了社会责任和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担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