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郑竹园:中国的崛起将是大势所趋

http://www.CRNTT.com   2010-12-05 00:11:53  


 
  第二,推行输出导向政策,以扩大出口来带动经济。台湾地狭人稠,资源不足市场狭小,如非拓展外销,绝难扩大生产规模,维持高度成长。为推行出口扩张政策,台湾自1955年开始,大幅度贬低汇率,实施出口税减免办法.刺激外销工业。1980年出口值比1954年增加200多倍。输出扩张策略的推行,使台湾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准不断提升,工业发展不受岛内市场的限制而能不断向外伸延。

  第三,提高利率刺激岛内储蓄。为筹措经建所需资金,台湾在工业化初期,即采取高利率政策。在1955年一1980年间,除四年因受能源危机引发通货膨胀出现负利率外,其余21年的实质利率均高于七厘。高利率刺激岛内储蓄,岛内净储蓄率由1960年以前5%上升到1978年35%。1962年以前,外资占台湾资本形成毛额比重达30%-50%,1963年开始迅速下降。1975年后,台湾已由资本输入地区转为输出地区,具备经济起飞的基本条件。

  第四,注重人力资源全力普及教育。在投资方向上,台湾不单重视物资投资也着重人力资本的增积,40年来对普及教育不遗余力。1946年台湾只有4家大学,215家中学及1143家小学。到1987年,大学已达105家、中学1420家、小学2462家。学生总数由1950年105万人增至1987年的528万人。自1968年起,义务教育由7年延长到9年。由于教育普及,使工业获得大量优良技工,为吸收外国新科技创造有利条件。

  第五,利用外资及技术,改善经济体制。台湾工业化初期,资金短绌,技术落后,争取外资成为当务之急。1949年至1966年台湾先后由美国获得41亿美元的军经援助。1953年至1984年,直接吸收外资33亿美元,对早期资本形成起重要作用。随外资而来的是新技术与管理方法,使台湾工业脱胎换骨,有能力进人国际市场与外资争雄。

  在合理的经济制度与适当的发展策略交互运用之下,台湾经济建立一优良的投资环境,创造工业化的基本条件,形成经济发展的机制,产生近代经济史上的奇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