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语言纯洁是个伪命题

http://www.CRNTT.com   2010-12-28 10:11:35  


新闻出版总署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
  中评社北京12月28日讯/新闻出版总署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从1951年6月《人民时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开始,语言纯洁性似乎总能触碰到脆弱的民族情感,但历史却用另一外一种方式让禁令变成一道伪命题。

  ※全球化语境 “汉语纯洁性”是道伪命题

  ——世界上的各类语言从来都是不纯洁的,一旦纯洁就会失去生命力,就成了一个表达过去的工具,而无法表达现在。拿汉语来说,谁也无法想象用几千年前先辈留下的古文如何描述今天的生活。

  佛教用语、英语的带入让汉语迎来融合高峰

  数据显示,汉字在甲骨文中的数量约为3500个,到清代《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迅速增长离不开外来词的持续借入。在汉语发展史上,借入外来词存在三次相对集中的高峰期。延续逾千年的汉唐时期,西域通商和佛教传入为汉语发展带来了第一次吸收借入外来词的高峰。西域通商为汉语借入了大量的新奇词汇,如狮子、石榴、苜蓿、骆驼、苹果、菠菜等。而佛教传入则给汉语带来源自古印度梵语(雅语)和巴利语(俗语)及古中亚语言的佛教用语。

  明末清初至十九世纪中叶,西方思想、科学、知识随现代工业商品涌入中国,以英语为主的印欧语词语被吸收借入汉语体系。清末到五四前后短短一百多年,汉语吸收借入外来词的速度、数量以及范围远远的超过第一次高峰。改革开放后,伴随外来商品、事物、科学、技术、文化、观念的涌入,来自各种语言的外来词大量出现,与前几次高峰相比,这次外来词被引进汉语体系的步伐大大加快,并在借入方式上有了突破性发展,出现了直接使用原文的现象,即将外语(多数是英语)原词直接带入汉语,直接参与流通,例如:CPU、DJ、DNA、VCD等等。

  反之,汉语也贡献5%到20%的英文词汇

  目前汉语与外来语发生关系在引进方面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音译,如幽默(humor);二是意译,如显微镜(microscope);三是直接拿来,如GDP、WTO;四是混合式,音译一部分、意译一部分,组成整体,如X光,B超。至于对英语的输出,汉语作为外来词汇基本是直接音译,孔夫子(Confucious)、功夫(kungfu)、麻将(mahjong)、豆腐(tofu)等自不必说。欧洲人做过精细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在汉语与外来语的交互中,较多引发争议的当属越来越多的音译词以及英文缩略词的产生。起初大多数词语都是意译,若找不到准确传达意思的对应词,只能先用音译再慢慢尝试意译,很少有人知道小提琴是先译成"梵雅铃",电话先译成"德律风",激光先译成"镭射"。再到后期,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是呈指数级上升,意译效率远远落后于民众使用需求,大量科技术语难以用意思翻译,"拿来主义"(音译或直接用缩写)就成为外来语使用大趋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