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民族主义“狼来了”吗?

http://www.CRNTT.com   2011-01-08 09:23:19  


 
  从铜器到瓷器

  廖保平先生、马立诚先生文章中给予热情赞誉的、与《中国不高兴》大唱对台戏的《中国谁在不高兴》和《打捞中国愤青》两书的作者,2008年底,在民间“抵制法国货”的浪潮中,在中国青年报上刊发文章《对不起,我不抵制法国货》,引起强烈反响。此后半年,他着力收集了大量的反对意见,择其要者不下50篇,在个人博客上集纳为《且看愤青是如何驳斥我的》共18辑。

  我注意到,他打捞的所有这些愤青文章,没有一篇来自传统纸媒,全都来自网络。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文章水平低,或者是政府的言论管控,它们才没能公开发表出来,更因为全国的媒体时评编辑们普遍不认同这类愤青言论的价值取向。

  廖先生自以为独树一帜的言论,其实才真正代表了媒体的主流。而且在大方向上,这样的言论可以说是非常自觉自愿地与政府的“口径”保持了一致。在此前后,中国几乎所有的报纸,也都刊登过与廖先生观点一致或接近的呼吁“理性”、反对“抵制”的文章。

  2009年初,又发生一件跟法国有关的扯淡事。圆明园兽首铜像拍卖,一位叫蔡铭超的中国收藏家高价拍下后又拒绝付钱,引起众议纷纭。事后,我盘点了一下国内报纸对于蔡铭超言行所作的评论,试图看看在网络舆论之外,传统媒体所谓“主流舆论”的风是往哪个方向吹——

  新浪网 《圆明园兽首海外拍卖事件》专题“分析评论”栏目,共收集自3月3日至7日国内报纸刊发的相关时评文章18篇。其中,对蔡铭超持批评、不赞成态度的17篇。大多数文章从措辞激烈的标题即可知其倾向性,如《拒付兽首款项别扯上国家跟你一起丢人》等等。唯一一篇对蔡表示赞赏的“脑残”文章《蔡铭超的举动显示民间的力量与智慧》,刊登在3月3日珠海的《珠江晚报》上。3天后,不知是否特意进行挽回,该报又刊登了张鸣教授观点截然相反的文章 《兽首拍卖何必以无赖对付无耻》。

  我的上述统计结果在中国青年报刊发后,徐达内先生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媒体札记》专栏中表示难以接受。他认为:“得到发表机会的反"民族主义"观点,在我看来,不过是决策者在有需要的时候踩一脚刹车而已。”。

  但按常理推断,一家报纸评论版所显示的,正是该报编辑部真实的价值偏好。如果一家报纸的评论版一直热衷于反对民族主义,那它的新闻版不太可能煞费苦心、“润物细无声”地另搞一套相反的导向。无视编采人员的自主追求,仅仅把媒体发表批评民族主义的有关稿件看做迎合上意,“不过是决策者在有需要的时候踩一脚刹车而已”,与多数媒体的实际严重不符。

  这里有一个年深月久的误解,即政府一直在支持、利用甚至煽动排外的极端民族主义。造成误解的原因或许是,同样反对极端民族主义,官方与一些民间人士的出发点相距甚远。譬如,前者不赞同反美往往是因为“反美不利”,而后者则认定 “反美不对”;前者总是批评极端排外行为的 “非理性”,而后者则总是怒斥其“非正义”。

  与2009年的“兽首事件”非常相似,在2010年11月又发生了一起所谓“瓷器爱国主义”风波。新华网为此搞出一个专题——《网友激辩:争抢天价瓷器是爱国吗?》。这个专题名实不符,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激辩”,专题里面收集的总共6篇纸媒言论,立场完全是一边倒的,你只要一看标题就知道,如《“瓷器爱国主义”其实是“钱多人傻”》等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