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谁在制造奶粉荒?

http://www.CRNTT.com   2011-03-01 11:53:53  


 
“农田到餐桌”还是“从餐桌到农田”

  公众的不信任还来自对奶业监管的质疑。

  尽管近年来对奶业的监管屡有消息公布,但“救火式”的监管不足以收获消费者的信心。上海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顾佳升一针见血地指出,国际上强调的是“从农田到餐桌”的顺向控制,而我们的做法常常是“从餐桌到农田”的监管。

  “食品安全是最后一道关卡。不能出了事才追究,甚至出了事也不追究,”王丁棉指出,相关管理部门的“护犊情深”有百害而无一利,“就像小孩子不能纵容一样,对某些奶业企业的宽容是害了他们。有脓包不怕捅破,才能让企业更好地发展。”

  “救火式”监管的弊端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就有所反映。当时曾有业内人士提醒监管部门,经销商手中可能仍有问题奶粉流出,但未引起足够重视。

  而问题产品从企业售出后,卖给了谁,也没有真正跟进监控。直至一年后,陆续有上海、西安等地的乳品企业再次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才被监管部门查处。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认为,要想重塑消费信心,惟一的办法就是从奶牛养殖的源头上开始严格把关,把产业链监管前移。

  不从源头开始监管,就会给企业留钻空子的机会。据悉,某大型乳业企业曾经出口2500吨乳制品,因产品不合格被国外销售商退回,该企业随后又将这些乳制品内销国内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认为,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应该全方位地推进监管,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中国对于乳业标准的设定也颇受公众质疑。2010年,被寄予质量安全第一关的乳业新国标实施,但其一系列规定被外界普遍诟病为奶业“倒退了25年”。

  单从数值上看,乳业新国标对原奶质量反而比此前的规定更宽松。业内不少人士也因此质疑,该标准出台的背后,可以看到大型乳企身影。

  “这让公众心目中的政府监管大打折扣,中国乳企要挽救岌岌可危的公众信任仍有很远的路要走。” 王丁棉说。

  ( 2011-02-28 10:58:42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