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当前宏观经济三大悬疑

http://www.CRNTT.com   2011-07-05 08:25:07  


货币政策是否存在“超调”,是当前宏观经济的一大悬疑。
  中评社北京7月5日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有三个问题需要关注和讨论。第一财经日报日前发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论文,对此进行剖析。文章如下:

  货币政策是否存在“超调”?

  为缓解通胀压力、抑制资产价格膨胀,去年年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2011年以来,货币政策不断向“稳健”转变、向常态回归,央行连续多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

  目前来看,货币政策收紧的效果正在显现,流动性过剩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具体表现在:一是货币供应量(M2)增长已由年初的接近20%降到15%左右,基本回到了正常水平。二是社会融资总量明显减少,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增加4.19万亿,同比少增3225亿元;前5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3.53万亿元,同比少增4800亿元,减少了11.66%。银行贷款也实现了月度之间的均衡投放。三是资产价格尤其是住房价格上涨明显放缓,住房投资投机需求得到了初步抑制。

  需要指出,有些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效率的产业本属于淘汰的对象,但在当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的大背景下又活了过来。在政策回归常态(而不是收紧)的过程中,这些企业出现“贷款难”甚至倒闭的现象也在预料之中。因此,在货币政策收紧和银行可贷资金减少的情况下,出现一定程度的“贷款难”也是正常的。不应该把部分企业破产倒闭归因于货币政策的转向或“过度收紧”,更不该由此得出货币政策“超调”的结论。

  所谓“超调”,一般是指由于政策收得过快、力度过大而导致经济增长急速放缓、失业增加的经济“硬着陆”现象。目前来看,尽管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速可能还会放缓,但依然会在9%以上,不会出现“硬着陆”,因此也就不存在“超调”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