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丁东:当代悼文与历史记忆

http://www.CRNTT.com   2011-09-10 09:59:28  


 
从北岛悼念父亲的文章,看文革对人性的扭曲

  《追忆双亲》出版以后,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一些新闻媒体注意到,追忆父母不只是怀念父母的恩情,歌颂父母的美德,有几篇是反思父母的短处、弱点、缺点。我想尽量想拓宽文化视野。那个年代,一些人的人性被扭曲,做出一些不近人情的事情,做出一些在今天看来很荒唐的事情,都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老鬼、李南央写母亲的的文章,曾经引起很大反响,我应当编进来。有一些文章,不是专门揭父母的短处,而是把父母当成活生生的人来写,既写优点,也写缺点。比如北岛写回忆父亲的文章。我曾经和北岛家住在一个院,跟他父亲很熟。在我印象中,他的父亲是很好的人,待人随和、文雅。他是一个保险专家。解放后中国不重视保险,把他父亲搁在民主党派里。改革开放之后,要恢复保险,尤其是一些国际业务,当时缺这方面的人才,只好把他的父亲请回来当顾问。北岛办《今天》,遇到官方很大的压力,他父亲给了很大的支持。北岛的回忆文章提到,冰心丈夫被打成右派后,官方对冰心不放心,想了解冰心的思想状况与精神状态。冰心是民进宣传部长,北岛的爸爸是副部长,官方让他爸爸不时到冰心家坐坐,了解冰心的动向,后向组织汇报。北岛的态度是理解性地反思。北岛的爸爸把党看得比朋友更高,当时完全正常,绝不是他个人特殊的局限,如果换另外一个人,也会这样做。这个事情放在今天,会觉得是不太光彩的事。北岛把他爸爸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如实地反思。类似这样的文章在此书里选了若干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维度。最近修改《刑法》,涉及有一条不能逼近直系亲属提供不利于当事人的口供。这在法律上很有必要。但写回忆文章,不避讳亲人的缺点、弱点、局限,是一种高境界的表现,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 理解历史的复杂性,认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严酷性。

当今中国最好的文学作品是一些抒写真人真事的散文

  上面讲的是这些文章的史学的价值,我觉得这些文章还有文学方面的价值,所以最后一条是发现美感。

  最近茅盾文学奖揭晓。那些获奖的文学作品,并没有多少人去看,有的评委都没看完。可见当今主流的文学并不见得真正得到公众的欣赏。我所选择的回忆性散文,如果从文学的角度看,有一部分具有非常高的审美意义。我认为当今中国最好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小说,而是一些抒写真人真事的散文。我的书里关注的一些作者,比如章诒和、野夫、徐晓、吴迪、赵越胜、沈睿等,甚至可以说代表了当今汉语文学的高度。他们的一些文章,是当今中国最好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目前的文化环境下与心理环境下,虚构性质的小说很难真正打动人心,但一些写实的的散文,有的可以成为传世经典。

  以上五个方面,是我编书的一些感受,下面我们进行互动。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丁东先生的精彩发言,刚才丁东先生讲了很多故事,如果我们真正去阅读这些故事,我们感觉到的可能就不是精彩,我们可能会哭着笑,笑着哭,或沉默不语,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个人在历史的狂风骤雨中风雨飘零,以及丁东先生刚刚说的思想、良知与文笔的优美。下面进入互动环节,网友有什么问题可以当面与丁东先生交流。

  网友1:您好,听了您的报告以后,发现这套书主要是收录民间的悼文,没有官方的悼文,比如政治家,他们之间的起伏升降也很大,尤其是在那个年代。

  丁东:我跟出版社编辑商量过这个事,为什么没有选官方人物的悼文?其实我并不排斥对政治家的悼念文章,而是出版管理部门有规定:凡是涉及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章,必须履行送审报批手续。如果我仅仅选择回忆学者、作家、老百姓的文章,经过出版社总编辑或社长终审同意,就可以刊印。如果我选回忆胡耀邦或其他领导人的文章,出版社就不能做主了,必须送到新闻出版署,然后再送到中央党史研究室审读,程序复杂得多。我们选择了舍难求易。

  网友1:关于民间这些悼文确实有许多优美或者感人的地方,但我们在当成历史记忆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对双亲、朋友、老师的回忆的一些溢美之词,我们在史学研究中如何避免?

  丁东:回忆文章不管是说好还是说坏,都有主观色彩,当成散文欣赏没关系,如果当成史料,一定要怀着一定的警惕。史学研究讲究孤证不立。一件事,三个人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回忆,况且还有当时的文献,要把各种不同的说法放在一块比对、鉴别,这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功夫。我这套仅仅是提供研究历史的线索和信息,不是说我选的文章,要大家100%相信。宗璞回忆冯友兰的文章,对父亲有很多的辩护。她的辩护是不是全对,我不敢保证,这只是一个维度。当社会上有人对冯友兰在文革中的表现提出批评时,宗璞为父亲抱不平,我展示出来,仅仅是一家之言。

  主持人:关于网友的第一个问题,丁东老师之所以收录民间的悼文而非官方悼文,丁东老师之前已经强调了,展示的是一种被遮蔽的历史,而非官方扁平化的历史。丁东老师在这些文章里个人最看好最喜欢的是哪一篇?

  丁东:我不敢说最喜欢哪一篇,这四本书每一本里都有特别长的文章,特别长的文章就是我这本书里的重头戏。

  主持人:据我所知《追忆双亲》最长的文章是邢小群回忆邢野的,您是否认同邢小群的那些话?

  丁东:刑野是我岳父,邢小群是我太太,她的文章大概有三万字,我觉得这是她写得最好的一篇散文,我跟岳父的交往了二十多年,我觉得她写的很真实。

  主持人:刚才您最后谈到我们写小说反而不如写散文更有流传的可能,现在大家都说现实比小说更精彩,您是怎么认为的?

  丁东:我认为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把埋藏在历史深处活生生的细节给打捞出来,如果打捞出来,确实比虚构更精彩。虚构的小说毕竟是一种想象,真实的东西更有力量。

  主持人:这套丛书几乎涉及到了建国后历史的方方面面,每一篇文章都有曲折的故事,我们今天可能不能够体会其中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觉,但如果面对那些文字会感觉到历史的沉重。关于建国后的历史,各位都可以问丁老师。

  网友3:老师好,书是工人出版社的书,为何没有何家栋先生写的文章?

  丁东:是因为他们感到不便,有的时候是越近越不便,因为何家栋先生是工人出版社的人,反而不便。我跟他的关系挺好,也想选,但不能让他们觉得不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