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南怀瑾:文人到过四川,一生无憾

http://www.CRNTT.com   2011-11-09 15:23:40  


南怀瑾(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11月9日讯/南怀瑾,当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后赴台湾,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又远赴美国、欧洲等地,考察讲学。长期精研国学,于儒、道、佛皆有精深造诣,精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诸学,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声望。

  1937年5月,南怀瑾先生来到四川,旋即抗战爆发。1939年秋,南先生自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总经理兼地方自卫团总指挥,屯垦戍边。其后,在“中央军校”研究班第十期兼修,并任教官。期间,曾在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期服务社会大众。每逢假日闲暇,芒鞋竹杖遍游蜀中名山大川,拜师访友,于1942年在灌县(今都江堰市)灵岩寺结识一代禅门宗匠袁焕仙,成为“维摩精舍”首座弟子。1947年离川,寓居四川达10年之久。南先生对四川感情很深,所言及的四川往事,可以看作一帧民国时期四川的风土人情画卷。

  以下是王国平近期对南怀瑾的专访文章“南怀瑾:文人到过四川,一生无憾”:

  2011年9月2日 太湖之滨

  1997年,笔者毕业分配至都江堰的四川都江机械厂,在车铣刨磨和做搬运工、清洗工、机修工之余,借得一册南怀瑾先生所着《金刚经讲什么》,一读便不忍释手。

  2005年夏,我与忘年交——道教学泰斗王家佑先生喝茶时,他说:“以前灵岩寺有个灵岩书院,我在里面读了几个月书,有次看见南怀瑾也在山上,每天背把剑习武……”

  从此我开始关注南先生与灵岩山那段往事,从故纸堆里找到只言片语。岁月荏苒,往事如烟,却一直未能厘清这段历史。放眼望去,可能唯有当年的当事人南怀瑾先生能钩沉这段旧事了。先生乃一代大家,名动宇内,拜访者如过江之鲫,晚生如我,心里哪敢萌生一见之缘。

  然而世间最无敌者,非缘分莫属也!

  2011年9月2日,灵岩枫叶始红之时,因一次特殊因缘,我得以前往太湖之滨拜访南怀瑾先生。

  见南先生前我特地赶制了一本画册《都江堰市灵岩寺百年影像》,收录多帧老灌县及灵岩寺照片,有1909年德国人恩斯特.柏石曼的《灵岩寺藏经洞》、1917年美国摄影家西德尼.戴维.甘博的《灵岩寺千佛塔》,还有青年摄影家何勃于两天前专程拍摄的灵岩寺新景,一座山的百年岁月和春夏秋冬,尽在其中。

  太湖大学堂是由南怀瑾先生主持创办的教育基地,位于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庙港,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大学堂是南先生目前居住与传道之地,占地280余亩,两面临太湖。太湖水声隐隐,和着松涛和学堂里时时传出的读书声,成为这片土地上最美妙动人的交响。

  傍晚6时许,终于见到了南先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