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能否为世界提供另一个文化范式?

http://www.CRNTT.com   2011-12-13 10:29:16  


 
日本并非真正西方国家

  通过接受西方文化来改造中国,这种思维在改革开放之后也没有消失。上世纪80年代的电视剧集《河殇》就是典型的代表。80年代之后,尽管人们不直接谈论用西方文化来改造中国文化,但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存在的。最近几年,人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普世价值观。一些人把西方的看成是普世的,相信中国只有接受了普世价值(或者西方价值),中国才会强大起来。很显然,对这些人来说,提“中国是否需要创造一个不同于西方的文化?”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

  把文化再造或者崛起等同于文化的西方化,或者说把西方的看成是普世的,都过于简单。西方近代文化的崛起本身就吸收了很多非西方的文化。所有文化或者文明,因为都是人类社会创造和积累起来的,都存在有普世性的东西。的确,自近代以来,西方的文化话语一直占据强势,但这既不是说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没有相关性,更不是西方文明是普世的论据。中国文化和文明中的很多因素也可以是普世的。

  日本一般被视为是属于西方国家。但日本并非真正是西方国家。日本接受了西方的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制度形式,但无论是经济制度还是政治制度,其运作规则还是保留着浓厚的日本传统。可以说,日本是一个把西方形式和日本传统内容结合得很好的国家。同样,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成功也并非直接照抄照搬了苏俄模式,而是对苏俄模式进行了中国式的改造,也就是当时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日本政治制度是西欧自由主义日本化的结果,而中国共产党政权是较为落后国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也就是说,不管是哪一种外来文化,如果要成功,都必须和本土文化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文化都是长期历史演进的产物,其可以变化,但不可以被取代。

  回到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人们可以说,中国需要一个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文化。如果中国单纯接受西方文化,那么中国就不能算是崛起。当今在中国盛行的各种“主义”都是西方的舶来品,尽管在中国因为加入了中国要素而变形,但很难对西方发生任何影响力。西方可能因为中国接受了他们的文化而高兴,但这并不是说中国人的文化具有了吸引力。很多年前,有一位美国记者詹姆斯.法罗斯(James Fallows)写了一本讨论亚洲的书,书名叫“More Like Us”(中文可以译成《非常像我们》,就是说亚洲国家随着发展越来越像西方国家了。这当然是西方的胜利,西方的崛起,而不是亚洲的崛起。亚洲通过学习西方而崛起,这是大多数西方学者的解释,也为亚洲大多数人所认同。在这个背景下,亚洲当然不是除西方之外的另外一个选择,亚洲只是西方的延伸。

  显然,第三个问题更难回答,那就是,我们基于中国文化之上,有能力创造一个和西方不同的文化但又可以成为除西方之外的另一个选择?产生一种不同的文化比较容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一些文化比较强势,而另一些文化比较弱势。强势文化具有话语权,为比较多的人所接受,而弱势文化少有话语权,甚至没有话语权,不为人所接受。也就是说,要创造一种不同于其它文化圈但同时又可以被其它文化圈的人所接受的文化,这是一件艰巨的任务。历史上,宗教文化,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文化是这样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这样一种文化,至少在东亚文化圈里是这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