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北京胡适的五处故居

http://www.CRNTT.com   2011-12-14 14:50:21  


北京胡适居住过的钟鼓胡同14号
 
  2

  钟鼓胡同14号:

  “认清了"国故学"的使命”

  上世纪20年代初,胡适从缎库胡同搬出后,在北河沿大街钟鼓胡同14号寓居。小院落再普通不过,房屋八九间,月租也便宜,20块大洋。这里距离沙滩一带的北大红楼咫尺之遥,胡适教授上班十分便利。

  钟鼓胡同,曾用名:钟鼓寺胡同,因明朝钟鼓司设立于此而得名。“寺”为“司”之讹传。胡适故居是一个民居院落,院内房屋拥挤。问一住户:“这里是胡适故居吗?”他的回答有些唐突却颇可理解:“还什么故居不故居,早变成乱七八糟了。”

  暮鼓晨钟在这里敲响,1923年1月发表的“《国学季刊》发刊宣言”,尝试解说了国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一是用历史的眼光来扩大国学研究的范围。再不能“儒书一尊”、“一切古学都只是经学的丫头”,再不能是“(近)三百年的心思才力,始终跳不出这个小小的圈子(三五部古书)。”

  二是用系统的整理来部勒国学研究的材料。不能“太注重功力而忽略理解”,学问的进步既需要材料的积聚与剖解,也需要材料的组织与贯通。“学与功力实相似而不同。指功力以为学,是犹指秫黍以为酒也。”

  三是用比较的研究来帮助国学的材料的整理与解释。有了比较研究的材料,就像一个近视眼的人戴了眼镜一样;从前看不见的,现在都看见了;从前不明白的,现在都明白了。

  对当时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学术的现状,他不但不抱悲观,还抱有无穷的乐观。“我们深信,国学的未来,定能远胜国学的过去;过去的成绩虽然未可厚非,但将来的成绩一定还要更好无数倍。”

  他强调历史学家必备两种素质:一是精密的功力,二是高远的想象。前者用来搜求和评判史料,后者用以构造历史的系统。“拿历史的眼光来整统一切,认清了"国故学"的使命是整理中国一切文化历史,便可以把一切狭陋的门户之见都扫空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