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解读“太原理工103人出国不归”

http://www.CRNTT.com   2011-12-28 10:15:07  


  
不必强求海外学者“以爱国的热情回国效力” 
 
  当年的热血海归赵九章郁郁不得志 

  1950年代,钱学森、邓稼先们的回国是因为对建设新中国充满向往;而改革开放初期以公派为主的留学生往往也对中国的四化抱有使命感。但随着国家的不断开放,留学生返国率的不断下滑是很正常的一件事。1978年,邓小平提议公派留学生时,称“即使一千人跑掉一百个,也只占十分之一,还剩九百个”,92年南巡之时,邓小平重提公派留学,这时已改口称“即使留学生有半数逾期不归,仍然有一半的人可以帮助国家”。

  但到今天,留学生整体的返国率已经只有25% 左右,人才流失严重,但这到底是不是很可怕的现象,而我们需要唤醒留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都纷纷回国效力呢?

  在一个日趋开放的社会,这其实是完全没必要的。当年国家就留学政策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这十二字方针时,之所以要提“来去自由”,就是因为明白学术研究有其客观规律——在建国初期,一些在国外本来极有前途的科学家如赵九章等凭着一腔热情毅然回国,但国内的学术环境让这些科学家没能取得他们应得的学术成就,这是非常遗憾的事。但国内大多数人的人才观,仍仅限于“邓稼先好、杨振宁坏”,这无疑是非常落伍的。

  事实上,在今天,全球科技不仅讲竞争,也讲合作共享。即便在别的国家,中国科学家也能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而中国科技事业要想获得更大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就需要提供更优越的研究环境、更好的报酬,在利益驱动之下,返国自然会成为海外中国优秀学者的首选。甚至中国还能引入洋人科学家,以学术交流中心的姿态,成为世界科学重镇。
 
  饶毅、施一公等突出人才的回归,标志海外华人学者对国内的科学事业仍具信心。但纵观近代发展历史,科学发展总是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当社会整体进步到一定程度,科学界的繁荣才会真正到来。中国要努力营造这个环境,而目前还差的很远。(来源:2011-12-28 腾讯评论今日话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