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民国图书收藏狂人高小龙

http://www.CRNTT.com   2012-03-05 13:46:10  


 
  问:上海似乎是民国期刊的主要阵地?

  高小龙:对。在我的收藏中,大部分书刊杂志都是在上海出版,还有更多的杂志和刊物,把上海都市生活的深度报道和呈现,作为刊物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上海生活》,永安公司在1949年以前的一份公开发行的刊物《永安月刊》,这份《永安月刊》非常特别,功能和影响力已经超越一间百货公司自己的促销作用,成为一本广受欢迎的都市生活消闲杂志,里面的很多小杂文散文,写作水准非常高,最有特点的是,这本杂志的封面,区别于其它杂志请名媛明星作封面女郎,而是让永安公司自己的员工,做每一期的封面女性,这是多么有创意,又见关怀的举动啊,作这个决定的企业家或者杂志人,真了不起!这样准确恰当的自信,在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不多见了。而且,理念也很新,对吗?

  第一次看到《良友画报》,如遭雷击

  问:您第一次看到的民国杂志是哪本?

  高小龙:《良友画报》。我的童年正是上个世纪70年代,那是十年“文革”的最后阶段,我生长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西安电影制片厂,即使在文化生活极其荒芜和凋零的年代,这个小天地里的人们,还是可以享受许多外界无法接触到的文化资源,那时候中国只有八家电影制片厂,每个厂都有一间美术资料室,这个资料室专门为厂里的所谓创作干部和领导干部开放,提供各种海外出版的期刊杂志以供业务参考观摩用,我的父母亲算是西影厂里可以有这样的阅读特权者,因此,少年人对冲破身边这个遭禁锢的世界以外的世界的所有好奇和向往,就从这些图文并茂的港台电影杂志里如饥似渴地展开想象,那种偷尝禁果的快感,与今天的“翻墙”是一个意思。我央求母亲定期给我借回来许多这样的杂志,自己看完后,还在小朋友中传阅分享。

  有一次,是我一直追着看的香港邵氏公司影刊《南国电影》暂时缺了一期,母亲就夹了一本厚厚的合订本的旧杂志回来,我起先还颇为扫兴,但是当我把这一本某年合订版的原版《良友画报》打开的时候,我看傻眼了。
 
  问:《良友画报》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那时候的中国,个人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大面貌,放眼望去,是没有什么色彩的,基本上是国防绿、黑、灰、白、蓝、暗淡色系,而我们那时候觉得民国就是“暗无天日”,没有晴天,不出太阳。

  所以,当我第一次翻开《良友画报》,那种视觉和内心的冲击激荡,套用上海作家陈村读完木心先生的名篇《上海赋》之后的反应就是:如遭雷击。

  在那个年代,我一页一页在震惊中翻阅那些内页,那些大型的密集排列的图片,

  想一想,在那样的时代,我在震惊中小心地翻阅《良友画报》的内页——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的城市景象,和那些意气风发自信时尚的男男女女。那些色彩绮丽的月份牌广告画,娇嗲粉嫩的洋囡囡,还有看上去热热闹闹,争先恐后奋斗和进取着的各行各业,这一眼一眼应接不暇的刺激,与我们概念中的“旧社会”反差巨大!

  当时我翻看的那套原版《良友画报》,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电影界一位知名导演孙敬的私人收藏,孙敬导演五十年代被分配到西影后,把这套画报捐献给了西影美术资料室。孙敬导演六十年代在西影执导的一部电影《桃花扇》在“文革”中被打成大毒草,孙敬本人也被批斗,停止工作近十年之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