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拆光所有殖民建筑也抹不掉过去

http://www.CRNTT.com   2012-05-23 10:29:28  


早期的欧式建筑底色,加上国际哈尔滨的现实,使得城市的建筑一开始就与法国巴黎、俄国圣彼得堡保持了同一层次。
   
长期仇恨教育灌输,让拆除殖民建筑政治正确  
 
  殖民屈辱并不必然导致长期的仇恨,教育的持续灌输才是更主要原因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给中国所带来的震惊,并不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比如宗教和文艺),而首先就是那些新奇物———自鸣钟、机械玩偶、照相机、枪炮、蒸汽火车。我们无法在传统的物质分类中给它找到合适的位置,更无法从价值体系的角度对它定位。这种突如其来的全新的物质,造成了后发达国家感觉器官的错位,彻底破坏了他们原有的想象方式的完整性,进而导致导致妄想症的出现,对外充斥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集体想象。

  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充满了屈辱沧桑、悲感交集的历史,对整个民族留下的阴影是巨大而深远的,很容易导致国民的仇外排外情绪。但是即便如此,屈辱也并不必然导致长期的仇恨行为。放眼世界,受战争和外侵创伤的民族与国家很多,但有很多国家都能妥善疗治历史创伤。一个民族对仇恨念念不忘,并不完全在于历史事实本身,也在于人们对历史的认知,而历史认知是通过教育完成的,这种教育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完成。 

  简单模式化的历史教育,加深了对殖民建筑的仇恨,觉得受辱时就会想要拆了它

  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下,中国的整个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受压迫和侵略的历史,就是先进的中国人带领整个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历史,历史被极度简单化和模式化。这种简单化和模式化,最终塑造了国人潜意识中的一种敏感的“受害者情结”模式与记忆,对西方国家充满了高度的警惕和不信任心理,这种受害者心理的反面就是仇恨。这种教育环境中熏陶下的青年学生,当自身处于劣势时,就感觉别国处处压迫自己,极度自卑的心理导致盲目排外。 

  对殖民建筑一跳三丈的过激反应,与热爱祖国和民族没有关系

  对殖民建筑反应过激喊着要全部拆除的人们,总是打着国家和民族的旗号,可此时的民族和国家成了抽象的政治符号,只不过披上了迷惑人的美好外衣。这个时候国家本位严重威胁公民的权利、自由和利益。这种仇恨殖民建筑的民族主义,不加判断地支持和拥护现行体制,被政府当作工具性来利用,这会最终导致对内进一步保守。晚清以来,中国大国地位的丧失导致一种普遍的民族屈辱感,我们应该从中走出,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不断去强化这种屈辱感。 
  
  结语:如果说殖民建筑是一块伤疤,那也是一块美丽的伤疤,没必要仗着不靠谱的整容技术,抹去伤疤然后留下一道更难看的伤疤。被殖民的过去无论如何都在那里,关键是看历史的眼光不能永远幽怨恶毒,否则即使消灭掩盖了一切遗迹,依然是心魔难除。 

  来源:网易新闻另一面2012-05-23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